贫血要点LesserHeat
贫血在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贫血在医学角度上的解释是:
医学解释
贫血是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心率加快、食欲不振、月经失调、易怒、低热等。由于没有特征性,因此贫血也很容易被忽视,往往等到病情严重时才会被发现。
其实贫血的初步诊断很简单,如果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比容(Hct)中的任何一个数值低于正常值,就能诊断为贫血。
在我国海平面地区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g/L;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g/L即为贫血。
贫血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严重者还会出现
神志模糊、晕厥等症状。
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改善贫血?我们如何区分各种情况下的贫血?哪些人群面对贫血需要提高警惕?
贫血虽只是一个临床症状,但其背后也一定有原因,只有去除病因才能有效治疗贫血。
根据原因不同,贫血可分为三个类型。
根据原因不同,贫血可分为三个类型。
01.区分不同类型的贫血一营养贫血01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为血红蛋白的合成提供了原料。如果缺乏,就会导致贫血。
临床上,因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贫血很常见。这种贫血十分常见,可以食用血素进行有效改善营养性贫血。
血素——集三大补血成分,科学配比、改善营养原因所致贫血,是非常全面的补血原素,见效迅速,作用持久。
二疾病贫血02这种情况的贫血就需要十分注意了,不少人体检发现贫血往往并不在意,殊不知,贫血会埋藏祸根,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征兆。血液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肾脏病变、肝病、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至少7种疾病都可能导致贫血。出现这样的情况请及时就医。
老年人贫血一定要追查原因,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严重的问题,比如,有10%~40%的肿瘤患者合并贫血。
三药物贫血03常用的4类药物也会导致贫血,需要特别注意。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洛索洛芬、阿司匹林等常用于缓解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痛经等,也用于缓解发热症状,此类药物可能引起血象异常,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明明作息是一样的,日常饮食是一样的,但是有些人就是贫血,有些人啥事也没有,这是为什么?
临床上,营养性贫血较为常见,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贫血症状的轻缓也会不同,而下列4类人需要警惕营养性贫血。
02.4类人要警惕营养性贫血老年人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79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贫血的发病率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病率更达到45%。因此老年人要特别重视贫血,及早发现和治疗,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老年人由于脾胃虚弱,可适当多食用山药、白扁豆、大枣、芡实等健脾益气食物促进脾胃运化生血,粗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的吸收,因此不能过量。
素食者
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B12,其中的铁又不易被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因为缺铁和维生素B12患贫血。
孕妇
孕期的一些生理现象,如血容量增加、孕早期呕吐等,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相对降低。
孕妇在补铁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富含叶酸食物的摄入,并适量添加叶酸补充剂。同时除正常饮食外,每日适量补充铁剂0.2—0.3g。
婴幼儿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更多的营养,注意及时添加辅食,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0%,只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蛋黄含铁量虽较高。
但其铁的吸收率仅为3%,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依赖牛奶和鸡蛋来补充铁质是不够的,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在添加辅食时要适量补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