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许多新手妈妈纷纷向我咨询,宝宝开始吃辅食后,何时可以开始尝试肉类食物?
佳佳在细心询问妈妈群后发现,许多孩子已经开始吃辅食两个月,但仍然只吃着米粉、土豆、菠菜、西兰花等素食。
这种做法背后,妈妈们主要是担心孩子消化能力不足,认为延后添加肉类辅食更为安全,但这样真的对吗?
今天,作为肉食爱好者的Ms.懂将和各位妈妈探讨“宝宝吃肉”这一备受争议的议题。
肉类对宝宝来说有何重要性?
当宝宝满6个月大时,妈妈提供的铁元素已远远不够宝宝的生长发育所需,长时间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因此,补充外界铁元素变得尤为重要。
富含铁元素的辅食包括:富铁米粉、红肉、肝脏等食物。但由于肝脏中可能含有重金属超标的风险,通常不建议常吃。若食用,建议一周不超过两次。
此处,Ms.懂不得不赞叹知识更新的力量。在大宝小时候,我们还是遵循着标准的辅食添加顺序,例如:先从米粉开始,然后再添加蔬菜和水果,到了8个月大再开始尝试肉类等。而现今,更多的观点是辅食的添加顺序并不那么重要,关键是让宝宝早期尝试更多种类的食物。当然,添加新食物时,要一种一种来,以排查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
如果一个宝宝在8个月大之前都未尝过肉,那么其患上缺铁性贫血的风险无疑很高。
判断宝宝是否缺铁并不难,医院的血常规检查得知。如果检查出贫血,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即使没有贫血,也不能忽视,富铁辅食的摄入仍然需要跟上。
因此,不要犹豫,开始给宝宝添加肉类吧!添加辅食后6个月就可以慢慢引入肉类,最迟不要超过8个月。
宝宝肉类辅食的添加攻略
添加肉类的基本原则
对于患有贫血的宝宝,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是补铁的最佳选择。而白肉(如鸡肉、鱼肉、虾)则因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也广受家长喜爱。
应确保宝宝能够尝试到多种类型的肉类,从而保证营养的全面摄入。
Ms.懂总结的添加原则如下:
类型:从白肉(鸡鸭)开始→再到红肉(猪牛羊)→最后是深海鱼肉(鱼虾)。
形态:从流质→到浓稠→再到细碎→最后是小块状。
食量:从一小勺开始,逐渐增加。
只要妈妈们确保提供给宝宝的肉类足够碎、煮得足够软,宝宝就不会有消化不良的问题。同时,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调整肉的做法和形状,既满足宝宝不同月龄的咀嚼需求,又不给宝宝的胃肠带来过大的负担。
根据宝宝的月龄调整食物的形状:
●6至8个月,使用料理机将肉打成泥状;
●9至12个月,将肉切成细小的肉丁或肉块;
●1岁以上的宝宝,可以尝试做成肉丸、肉条、肉肠等。
选择高品质的肉类
给宝宝吃的肉应当是新鲜、卫生的,这样的肉营养价值更高,口感也更佳。
如何判断肉的新鲜度?以下几点或许能帮助你:
1)禽类的挑选技巧:
选择肉质紧实、无黏连的。挑选整只冰鲜禽类时,应注意其眼睛。如果眼睛凹陷或显得浑浊,那么可能表示不新鲜或病死禽。
2)畜类的挑选技巧:
选择肉质紧实、有光泽、色泽均匀、无血水或其他液体渗出的肉类,触感有弹性、不粘手的通常较为新鲜。
3)海鲜的挑选技巧:
选择肉质紧实有弹性、表面无黏液,鱼鳃呈自然红色,闻之无强烈鱼腥味的海鲜,通常代表新鲜。
肉与蔬菜混合食用
建议将蔬菜、肉类与主食混合在一起食用,而不是分别喂食肉泥和菜泥。这种做法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直到一岁半都适用,可以减少宝宝挑食的情况。
如果每一口食物的味道都不相同,就相当于给宝宝出了一个选择题。宝宝会开始区分哪些食物好吃,哪些不好吃,进而可能导致挑食。
肉汤并非比吃肉更好
许多妈妈认为,肉汤和大骨汤营养价值高,还能补钙,似乎比直接吃肉更有好处,因此经常煮给宝宝喝。但事实上,肉汤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只是能促进宝宝的食欲。
再者,由于宝宝的胃容量有限,大量喝汤可能会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不利。因此,喝汤的同时,还应确保宝宝摄入一定量的肉。
宝宝没长牙,能吃肉吗?
即使宝宝还没长牙,也不意味着只能吃泥状食物。宝宝的牙齿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于牙龈下,即便未萌出,牙床也具有一定的咀嚼能力。
妈妈们可以根据宝宝的咀嚼能力,逐渐过渡到不同性质的食物,不能总是只吃泥状的食物。
面对肉类宝宝不接受怎么办?
婴儿需要尝试7到8次才能接受一种新食物。宝宝把肉泥吐出来,并不表示他不喜欢吃肉,家长应该再多尝试几次。
家长还可以试着:
变换肉类菜肴的烹饪方法,如做成水饺、肉丸等;
巧妙去除肉味(宝宝可能对肉味尚未适应);
让宝宝与喜欢吃肉的小伙伴一同用餐。
吃肉消化不良怎么处理?
通常,只要家长确保提供给宝宝的肉类足够碎、煮得软烂,宝宝就不会消化不良。只要宝宝没有对某种肉类产生过敏反应,就可以安心给宝宝食用。
当然,不能因为Ms.懂强调吃肉的重要性,就过量给宝宝添加肉类。肉类是必需的,但也不能过量食用。
佳佳提醒各位妈妈:
宝宝6个月大后,就可以安心地开始尝试肉类了。但要记得,无论是何种肉类,都需要彻底煮熟,以确保能够杀死可能存在的致病菌。当然,搭配素食食用更佳。
愿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