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育一个宝宝,需要爸爸妈妈们不断的更新知识储备。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有的妈妈发现,在调整喂养方式期间,或者母乳喂养的母亲进食奶制品时,宝宝会出现皮疹,腹泻,便秘等等情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种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和牛奶摄入相关的过敏现象叫牛奶蛋白过敏。食物过敏是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多见于婴幼儿。
识别牛奶蛋白过敏高危儿,防患于未然
目前认为牛奶蛋白过敏高危儿包括:本身具有特应质、或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或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者(如湿疹、哮喘、变应性鼻炎、其他食物、药物过敏)。
正确辨别牛奶蛋白过敏现象,扑灭星星之火
牛奶蛋白过敏症状常无特异性,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如皮肤、胃肠道及呼吸系统等。症状与牛奶摄入相关,比如停食后症状改善等。
★轻-中度★
胃肠道
反复反流、呕吐、腹泻、便秘、便血
皮肤
湿疹、红斑、风团、血管性水肿
呼吸
系统
非感染性流涕、慢性咳嗽及喘息
持续肠痉挛
例如腹痛等(≥3h/天,≥3次/周,持续≥3周),婴幼儿难以诉说的疼痛,不明原因、无法安抚的哭吵,要引起注意,与急腹症区别。
★具有一种或多种上述症状为轻-中度
★重度★
胃肠道
由于拒食、腹泻、呕吐或反流造成的生长障碍、中到大量便血造成血红蛋白下降、蛋白丢失性肠病、肠炎等
皮肤
严重渗出性湿疹样表现伴生长发育障碍、贫血
呼吸
系统
呼吸困难明显
严重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
★具有1种或多种上述症状为重度
及时就医,饮食管理,帮助宝宝快速恢复
牛奶蛋白过敏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需要在皮肤科、消化科、五官科及呼吸科专业医师协作下进行对症治疗。
饮食上最佳方法是回避牛奶蛋白,通常需持续3-6个月同时给予宝宝低过敏原性配方替代,以提供生长所需的能量及营养,在决定恢复正常饮食前应进行再评估。
#配方奶喂养儿
≤2岁完全回避含有牛奶蛋白成分的食物及配方,并以低过敏原性配方替代;>2岁食物来源丰富,可进行无奶饮食。
#母乳喂养儿
继续母乳喂养,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至少2周;部分结肠炎至少4周。
症状改善,母亲逐渐加入牛奶。症状无反复可以恢复正常饮食。若症状反复,母亲哺乳期间均应进行饮食回避,并在断离乳后给予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替代。
母亲回避饮食无效,可直接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氨基酸配方替代。
多种多样的配方奶粉,如何选择?
#
氨基酸配方
不含肽段,完全游离氨基酸,不具有免疫原性。对于严重牛奶蛋白过敏、不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等情况者推荐。
#
深度水解配方
将牛奶通过特殊工艺形成二肽、三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的终产物,减少抗原空间构象和序列,从而降低抗原性,适用于大多数牛奶蛋白过敏儿童。<10%的患儿不能耐受,故初次使用,注意不良反应。
#
大豆蛋白配方
以大豆为原料制成,不含牛奶蛋白,其他基本成分同常规配方,由于大豆与牛奶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且营养成分不足,一般不建议。
#
其他动物奶
考虑营养因素及交叉过敏反应的影响,不推荐,请家长慎重。另外,购买食品三看四读,避免无意摄入。
宝宝成长过程中,总有无法避免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但我们可以做到早预防,及时发现,正确处理。爸爸妈妈们也无需过分忧虑,多数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预后较好,约85-90%的宝宝在3岁左右已可耐受。
养育之路或长或短
或平坦或坎坷
总有一辆车可以载着宝宝到达终点
和宝宝一起加油吧!
专家介绍
骆菲,新生儿科副主任(分管临床)、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新生儿疾病诊治,新生儿复苏,早产儿随访。
撰文:何洁
原标题:《科普|皮疹,腹泻,便秘......宝宝牛奶蛋白过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