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四十以后,女性贫血的患病率大幅度增加,究其原因,这和女性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
经历了月经、怀孕、生产、哺乳等生理阶段,女性数伤于血,除了每个月经期血液的丢失,怀孕期间胎儿需要血液的滋养,生产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哺乳期乳汁也是血液所化生,所以女性贫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黄帝内经》曰:“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女性年过四十之后,身体经脉的气血开始衰退,更加容易患贫血。
贫血的患者一般眼睑、口唇、面色比较苍白,更有甚者还会面色蜡黄、黯淡无光,也是临床上常说的“贫血貌”,较常人相比,容易辨别。那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饮食调理预防和改善贫血呢?
一、注重营养的补充
水谷精微是人体气血化生的根本,贫血的患者可多食用鸡鱼肉蛋、牛奶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尤其是牛、羊、兔等红肉,富含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对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尤为适宜;直接用鸭血、猪血等动物血烹调菜品也不失为纠正贫血的好办法。
中医有“五色养五脏”之说,心主血,而红色补心,所以认为红豆、红枣等红色食物都有补血的功效。
二、注重药膳的运用
单用食物较难纠正的贫血患者,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加入一些中药的运用。如日常煲汤时加入少许当归、黄芪或人参等,当归为补血要药,黄芪、人参也为补气常用药,“气血互生”,所以在补血的同时不忘补气药的运用。
食材的选择上首选乌骨鸡,乌鸡具有增加血细胞和血红素、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是补血佳品;阿胶也具有补血的功效,平日可食用一些阿胶、核桃、芝麻等做成的阿胶膏零食,或冬日里直接购买阿胶膏服用。
在服用阿胶时需注意,阿胶具有止血功效,在月经期建议停服;我们日常较长食用的干龙眼肉,也属于补血的中药,只是此品性温,多食易上火,一次不宜多食。
三、科学对待贫血,找出根源
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低确诊为贫血后,一定要找出贫血的原因,才能彻底纠正。例如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可以有针对性的服用补铁剂再配合高铁饮食,动物性食物中含铁较高的是猪肝,其次为鱼、瘦猪肉、牛肉、羊肉等,植物性食物中,以大豆的含量为最高,新鲜蔬菜的含铁量较高的是菲菜、荠菜、芹菜等;
一些生活饮食习惯也会造成或加重贫血,例如长期喝浓茶,茶中的鞣酸与食物中铁结合,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另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贫血,需要科学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贫血的纠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着手,摆脱贫血,拒绝贫血貌,还原红润好气色。
本期小橘灯专家
郭慧宁
现任上海健康医学院健康管理专业讲师,中级职称,师从海派朱氏妇科第四代传人胡国华教授,中医妇科学硕士,中药学博士。
门诊时间:周六下午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