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和分级标

本文作者:医院何永建整理

外周血细胞形态报告现状:血细胞形态学术语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名称,血细胞报告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模式,报告方式也不统一。存在问题有①使用简单的描述;②报告应用如存在不规范或缺失专业的术语;③报告半定量测定:轻度(+)、中度(++)、显著(+++);④报告形态异常的百分比:正常5%,轻度5-25%、中度25-50%、显著50%。而某些形态异常如裂细胞与其他异常相比,低百分比更有意义,但并没有报告。而且没有标准和统一意味着无法实现检验结果的互认、无法进行区域间乃至国际间的交流,同时也给临床医师应用检验结果进行疾病诊疗带来不便。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血片评诂和报告实践时,以及在文献和一些不同国家地区的地方出版物中,建议的形态学术语都有明显差异,包括美国病理学家学会、英国国家外部质量评估机构、日本实验血液学学会和澳大利亚皇家病理医师协会质量评估体系等。虽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某个报告系统优于其他系统,但明显有必要建立一个血片异常分级和血片报告的全球共识指南,作为良好实验室和临床实践的一部分,并被实验室认证机构使用。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命名和分级标准化建议的目的是提供一个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命名和分级的指南。

年6月,由新西兰、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五国8位ICSH形态学组成员在国际实验血液学杂志发表了涉及了在外周血涂片浏览和人工分类计数时包括命名、分级、报告异常细胞或形态异常的全球性标准,即《国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命名和分级标准的建议》,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命名、特征描述和分级提供建议。

建议的内容: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命名的共识(包括这些细胞和形态异常的简短描述建议),并制定这些细胞类型的分级系统。

◆形态学分级包括两层分级系统,为2+(中等)和3+(较多)。1+(少许/罕见)仅对裂红细胞有效,即使见到少量也有临床意义。

◆鼓励使用血液分析参数对一些细胞形态进行分级,比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有更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例如红细胞异常中MCV对小红细胞和大红细胞的分级,MCH对低色素性和高色素性异常的分级。

◆实验室建立全血细胞计数出现提示必须调查的病理性异常结果时查看外周血涂片的制度。

形态学特征分级:形态学分级应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外周血任何异常状态的有用信息。这意味着,实验室有责任提供信息,以协助鉴别诊断,不是提供没有临床意义的数据。每个实验室和实验室系统应该有制度来确保贯彻分级标准的应用。

此篇我们先来看红细胞的规范化命名及形态特征:

正常红细胞

异常红细胞

大小异常

形状异常

血红蛋白含量异常

结构及排列异常等

正常形态红细胞:

形态:直径平均7.5μm,呈圆形或略呈椭圆形,中央苍白区约占细胞的1/3。

异常形态RBC:

一、分布异常

1、红细胞凝集-凝集是红细胞不规则聚集成葡萄状集簇,通常提示存在冷反应性抗红细胞抗体。血液分析仪结果可使MCV假性增高,红细胞计数假性减少,并导致MCH和MCHC结果错误。建议见到时报告可见红细胞凝集。

形态细胞不规则聚集,呈葡萄状集簇

成因血中存在冷反应性抗红细胞抗体

意义见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恶性淋巴瘤、肝硬化等。

建议报告可见红细胞凝集

2、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红细胞堆积起来像一堆硬币)通常见于血浆蛋白浓度高时。建议见到时报告可见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形态红细胞堆积,像一堆硬币簇

成因血浆蛋白浓度高

意义见于浆细胞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建议报告可见红细胞缗钱状形成

二、异常形态RBC:大小、染色异常

1、大红细胞-大红细胞是指直径8.5μm的红细胞(MCVfL)。MCV增高MCH正常,但MCV显著增高时MCH可增高。可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诊断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早产儿和新生儿红细胞生理上比成人更大。网织红细胞增多也可导致MCV增高。建议用较准确的血液分析仪生成的MCV衡量红细胞的大小(大红细胞程度)而不以镜检分级,但表中也列出了大红细胞的分级标准以便于无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的实验室使用。RDW异常或红细胞直方图提示存在大红细胞,即使MCV正常也可能提示需涂片镜检,并用目测检查分级大红细胞。若椭圆形大红细胞存在时,则建议用此分级。

形态直径>8.5μm(MCV>fL),呈圆形或椭圆形

意义VitB12、叶酸缺乏症,肝病,MDS。

建议根据MCV衡量细胞大小,也可镜检分级

标准少许-;中等11-20%;较多>20%

2、小红细胞-小红细胞是直径7μm(MCV80fL)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同时也可降低(低色素)。还应指出的是,中等数量的靶红细胞由于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加可使MCV假性降低。如前所述,新生儿的红细胞比成人的大,但健康儿童的红细胞生理上较成人的小,所以解释红细胞大小时要考虑到受检者年龄情况。

建议用较准确的血液分析仪生成的MCV衡量红细胞的大小(小红细胞程度)而不以镜检分级,但表中也列出了小红细胞的分级标准以便于无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的实验室使用。RDW异常或红细胞直方图提示存在小红细胞,即使MCV正常也可能提示需涂片镜检,并用目测检查分级小红细胞。

形态直径<7μm(MCV<80fL)

意义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建议根据MCV衡量细胞大小,也可镜检分级

标准少许-;中等11-20%;较多>20%

3、红细胞大小不均

意义非特异性改变

建议根据RDW衡量细胞大小变异度,也可镜检分级

标准少许-;中等11-20%;较多>20%

4、低色素性红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是红细胞染色变浅,中央苍白区增加,大于红细胞直径的1/3。MCH偏低,严重者MCHC也下降。引起低色素性红细胞的临床情况通常也有小细胞改变。低色素性也可见于血红蛋白浓度和体积正常,但较正常红细胞薄的红细胞。建议血液分析仪生成的MCH衡量低色素性而不以镜检分级,但表中也列出了低色素性红细胞的分级标准以便于一些喜欢通过直接目视检查来分级低色素性红细胞的实验室使用。

形态细胞染色变浅,中央苍白区增加(>细胞直径1/3)

意义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建议根据MCH衡量细胞低色素性,也可镜检分级

标准少许-;中等11-20%;较多>20%

5、嗜多色性红细胞

形态细胞呈略带粉红的蓝灰色,通常较大

成因细胞未发育成熟而残留核糖体、RNA

意义见于溶血性贫血,补血剂治疗,新生儿等。

建议分级报告,必要时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6、双相红细胞-双相红细胞是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红细胞群,血液分析仪红细胞直方图可清楚地看出并伴有RDW的相应增加。该术语最常用于小细胞低色性红细胞群与另一群正色性的红细胞(可以是正常红细胞或大红细胞),但也可以同时存在大细胞和正常红细胞群。建议报告可见双相红细胞并描述这两个群。

形态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红细胞群。

建议报告可见双相红细胞,并描述这两个群。

三、异常形态RBC:形态异常

1、椭圆形和卵圆形红细胞

形态细胞呈椭圆形(长轴大于短轴两倍以上)、卵圆形(长轴小于短轴的两倍)。

意义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缺铁性贫血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2、泪滴形红细胞

形态细胞呈梨形或泪滴形。

意义见于骨髓纤维化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3、球形红细胞

形态直径<6.5μm,较厚、球形,缺乏中央苍白区。

成因细胞骨架和膜异常,或红细胞膜直接破坏。

意义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ABO及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

贫血,产气荚膜梭菌败血症,烧伤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4、靶形红细胞

形态细胞中央苍白区中心出现染色增强区域。

意义见于肝病,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5、口形红细胞

形态细胞中央苍白区呈裂口样,单凹或杯形。

意义见于酒精性肝病,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6、锯齿形红细胞

形态细胞边缘有10-30个相当规则的短而钝或尖的突出。

意义见于肝肾疾病,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人为造成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7、棘红细胞

形态细胞呈高色素性,边缘有2-20个不同形状且不规则间隔的突起或针刺。

意义见于肝病,VitE缺乏,切脾后,无β脂蛋白血症,McLeod表型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8、裂红细胞

形态细胞小,呈碎片状,可有尖角和直边、盔形、小新月形。

成因循环中外在机械损伤

意义见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肾病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1%;中等1-2%;较多>2%。

9、镰状细胞

形态细胞月牙形或镰刀形,顶端较尖。

意义见于镰状细胞贫血及其他镰状细胞病(HbS病)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1-2%;较多>2%。

10、咬痕细胞

形态细胞外围单/多个弧形缺失(似被咬掉)。

成因脾脏去除海因小体,或外周假性空泡破裂后红细胞膜融合。

意义见于氧化溶血,G6PD缺乏症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1-2%;较多>2%。

11、水泡细胞

形态形态细胞半边致密,其余仅剩空的胞膜。

成因血红蛋白回缩。

意义见于氧化溶血,G6PD缺乏症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1-2%;较多>2%。

12、不规则收缩红细胞

形态细胞较小、较致密,缺乏中央苍白区,但并非规则球形。

意义见于G6PD缺乏症,血红蛋白病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1-2%;较多>2%。

四、异常形态RBC:内含物异常1、嗜碱性点彩

形态内含物颗粒状、细小、中等或较粗,呈蓝色,分布均匀

成因核糖体异常聚集

意义见于铅中毒,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合成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5-20%;较多>20%。

2、豪-焦Howell-Jolly小体

形态内含物较小(1μm)、嗜碱性,致密浑圆,通常单个出现。

成因核(DNA)碎片

意义见于脾功能减退,切脾后,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2-3%;较多>3%。

3、帕彭海默Pappenheimer小体

形态内含物大小、形态和分布不一,嗜碱性,多个出现,通常局限在部分胞质区域。

成因铁蛋白聚集(铁染色阳性)。

意义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病,脾功能减退等。

建议分级报告。

标准少许-;中等2-3%;较多>3%。

4、有核红细胞

意义正常成人血片中不会出现,新生儿出生一周内可能有少量有核红细胞出现。溶血性贫血、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髓外造血及严重缺氧等在外周血片中常见到有核红细胞。

建议报告绝对计数,或有核红细胞数/每个白细胞。

5、微生物

意义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感染等。

建议报告可见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疟原虫应鉴定种类)。

总结:介绍了ICSH异常血细胞的标准化命名;对复检涂片用ICSH标准命名方法进行分级报告;对异常血细胞命名的统一、对发出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报告的规范,有利于检验的交流与互认,有利于临床对检验报告的理解,有利于实验诊断在疾病诊疗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1]PalmerL,BriggsC,McFaddenS,etal.ICSHre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zl/81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