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桐乡务工的李阿姨,体检的时候被告知自己“贫血”。由于经济原因,医院的血液专科就诊。
听同乡说喝补铁口服液可以补血,李阿姨信以为真。结果钱没少花,头晕乏力的症状却越来越重,最后还是医院血液科就诊。
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李阿姨的症状最后被确诊为“巨幼细胞贫血”,属于中度贫血,并进行了叶酸、维生素B12补充等对症治疗。
也就是说,李阿姨之前喝补铁口服液,完全是“隔靴挠痒”!
医院血液内科主治中医师顾春燕表示,随着居民常规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血常规检查被告知患有“贫血”。但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大部分人一听到“贫血”就会想到补铁。
可是,“贫血”真的只是补铁就可以了吗?
首先从概念上来说,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数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定为:
①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g/L,红细胞计数4.5×/L及红细胞比容0.42;
②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g/L,红细胞计数4.0×/L及红细胞比容0.37。
按贫血的程度将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浓度受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海拔高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如婴儿及孕妇血红蛋白浓度常较低于成人,久居高原地区的居民血红蛋白高于海平面居民。
顾医师表示,贫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而是继发于多种疾病的临床综合征,涵盖多种不同病因。(具体有哪些病因,等明天节目当中,顾医师跟大家分享哦!)
贫血导致向全身组织输氧能力的降低和组织缺氧,所以可能会引起多器官和系统的不同表现。
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皮肤黏膜苍白、心慌、胸闷、气促、头痛、头晕、晕厥、耳鸣、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食欲缺乏、恶心、腹部不适、低热、月经周期紊乱、性功能减退等。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有时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不能单单凭借一张血常规检验单就满足于贫血的初步诊断,应仔细寻找病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怎么治呢?明天节目当中,听顾医师来说哦~)
但不管怎么样,
不能一听到贫血就开始补铁,
需要到专业的血液科完善相关检查,
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进行治疗,
才能达到标本兼顾,
最终治愈的目的。
关于贫血的更多常识,明天(4月27日周二)上午十点半到十一点,刚刚我们提到的顾医师将会做客《健康吧》,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