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忽视的老年性贫血》
我国老年人贫血的发生率很高,60-79岁的老年人群体中,贫血的发病率近35%,而到了80岁以上,发病率更达到45%。围绕老年性贫血这一问题,我们请到了北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丁晓庆老师,来给我们好好讲一些关于老年性贫血的知识。
贫血会加重原有慢病
很多老年人体检时发现自己贫血,以为这是小问题,平时加强营养即可,不会“小题大做”去医院。其实,贫血不仅会加速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衰退,而且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贫血背后有时还隐藏着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心脏病、慢性感染等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并引起重视,可能导致严重的器质病变。
老年贫血原因较特殊
常见的贫血是缺铁造成的,而老年人情况比较特殊,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很多。
1.营养不良
很多老年人采取了不当的饮食限制,比如说单纯的素食,蛋白质和脂肪摄入极低。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牙齿脱落、味蕾萎缩、胃肠功能也减退,势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造血原料的缺乏,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2.疾病因素
慢性感染、风湿性疾病、肾脏病变、恶性肿瘤、血液病等均可导致贫血。
3.药物因素
老年人常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长期用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药物如阿司匹林,2%左右长期服用此药的患者会因消化道失血而造成贫血。另外,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喋呤、干扰素等通过骨髓抑制都可引起贫血,用药的时候要提高警惕。
调整生活习惯来缓解
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缓慢、隐匿,应特别留意其征兆。比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眼花、耳鸣、乏力、心慌、气促,以及淡漠、无欲、反应迟钝等精神变化。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贫血除了查血色素,还要查大便潜血,长期慢性贫血者还要尽早做全身检查,包括肺部、胃肠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
老人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缓解贫血症状:
1.保证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铁元素的摄入量,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猪肉、牛肉、兔肉、鸡肉、动物肝脏、豆类、绿色蔬菜等。
2.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食欲,不要过分节制饮食,及时纠正偏食,保证足够的睡眠。
3.当出现四肢乏力、疲劳、嗜睡、失眠、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医院检查,诊治原发病,如痔疮、慢性胃炎等。
4.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补铁药物。服用铁剂时要忌服茶叶,因为茶叶中含有鞣酸,可使铁盐沉淀,妨碍铁的吸收。口服铁剂一般需要1-2个月,此时贫血才得到纠正。当血红蛋白恢复到正常后,应再继续服小量铁剂6-8周,以增加铁的贮存。
年6月13日17点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