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真是个奇妙的科学!女人的月事不正常,竟然与脾脏有关?
月经不止,碰下就青一块紫一块,持续了15年
“大概15岁的时候,刚来例假,量多得不正常。”长兴泗安的吴女士今年30岁,她表示自己还是少女的时候,每次月经周期都会延长,出血量还挺多,而且身上有很多小的出血点,稍微碰一下就青一块紫一块的。
吴女士4月份血象报告
医院检查,血象显示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重度贫血。家人带着她去杭州、苏州辗转求医,确诊为evan’s综合征(伊文氏综合征),这种症状持续了15年。
evan’s综合征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同时伴有血小板减少并能引起紫癜等出血性倾向的一种病症。此病的特点是自身抗体的存在,导致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破坏过多,而造成溶血性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孩子有了,少了后顾之忧,就想治好这个病
一般来说,患此病是不建议生育的,母子均有生命危险。但三年前吴女士结婚怀孕了,她非常想完成做母亲的心愿,在杭州住院保胎治疗数月,剖宫产诞下一健康婴儿。但是,做了妈妈的吴女士病情还是反复,每年都需要住院输血、促进宫缩止血治疗,后来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加重了病情。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患者前期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逐步出现耐药。”浙医二院长兴院区血液科郭军医师说,在临床上,对于血小板减少症一线治疗束手无策时,医生综合考虑会建议患者进行脾脏切除术。
因为有很多患者在免疫功能异常的情况下,脾脏中的免疫细胞就产生了抗血小板抗体,所以会出现血小板被破坏掉的情况。意思就是得了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脾脏可能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
“几年前郭医生就建议我切除脾脏,那时候我还没结婚,一直在纠结。”吴女士说,“现在孩子有了,也没什么后顾之忧了,就想治好这个病。”
遇上女教授,担风险施手术,重获新生
evan’s综合征,重度贫血,贫血性心脏病,哮喘,功能性子宫出血,吴女士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医院婉拒了两次。
“我们本来是要去杭州手术的,后医院有很多浙二专家在坐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白(雪莉)主任,她说愿意为我手术。”吴女士说,这句话让她心安了许多。
吴女士从怀孕到生产的过程,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白雪莉教授表示,正是这一点触动了她,会诊后坚决让患者尽快手术,以提高生活质量。
白雪莉(右一)在长兴院区查房带教
4月16日,白雪莉教授带领浙医二院长兴院区普外科常务副主任吕永峰主任医师,为其做了脾脏切除手术。术前和术中输血小板20个单位,手术出血量极少,术后6天患者出院,血小板、血色素升高,月经出血停止,精神状态好转。
“患者凝血功能差,怕术中出血不止,而且贫血性心脏病导致患者心功能不全,还有哮喘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手术风险。”白雪莉教授说,“术前准备充分,加上麻醉科医生的全程监护、病人的配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术才得以顺利完成。”
5月9日,传来好消息。“医院复查,血小板10万多,算是正常值了,以前都在1万以下。”吴女士在电话里表示,“特别感谢白主任,她肯担风险为我手术!郭(军)医生、吕(永峰)主任、李瑞医生一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