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能查出来什么病为啥一抽就好几管,剩下

现如今,随着时代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人选择定期体检,医院或其他专业检测机构,对全身进行检查,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想必大家都不会对抽血感到陌生,在很多单位组织的员工体检中就包含抽血这一重要项目。用针头刺进皮肤,抽出一管一管的血,对其进行化验,可以对体检者的身体状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显然,抽血可以查出人体中可能存在的多种病变现象。那么,抽血究竟可以查出哪些疾病的存在呢?为什么在每次抽血的时候,要抽上好几管呢?剩下的血又有何用途?

一、抽血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

研究表明,抽血可以检查出人体中多种疾病。譬如,抽血可以检测出人体中与血液相关的疾病、代谢类疾病、肝脏疾病等多种疾病。

血液疾病。主要分类有贫血及红细胞相关疾病、白血病、血小板以及经血液传播的一些传染病等。

贫血及红细胞相关疾病。在人体的血液中,红细胞占据了主导地位,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运输氧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但是,过多或者过少的红细胞对人体的健康都是没有好处的。

研究表明,当红细胞数量过少时,说明人可能患上了贫血疾病,譬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而当红细胞数量过多时,说明人可能患上了心脏病,譬如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白血病。在人体的血液中,还有一种细胞叫做白细胞,它是体积最大的一种血细胞,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消灭入侵人体的细菌病毒。和红细胞一样,白细胞数量增多或减少,意味着人体中可能出现了病变。

研究表明,当白细胞数量增多,很有可能是患上了白血病、细菌感染等;当白细胞数量减少时,这意味着感染了流感病毒等。

血小板。在血液中,还存在一种体积最小的细胞,这就是血小板,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止血、凝血等,正常范围为(1-3)×10(11)个/L。当血小板数量在该范围以外时,这表明体内可能存在相应的病变。

当血小板数量高于最大值时,说明体内出现了癌症、贫血等疾病;当血小板数量低于最小值时,患上了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消耗过度等疾病。

另外,对于一些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譬如乙肝、艾滋病、梅毒等,都可以通过抽血的手段进行检测。

代谢类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

对于糖尿病,当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mmol/L或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大于11.1mmol/L则说明已确诊为糖尿病;而高血脂则是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大于6.2mmol/L或血浆甘油三酯大于2.3mmol/L。

另外,对于肝脏方面的疾病,抽血也可以进行诊断。血液中不仅存在各类细胞,也存在着很多非细胞成分,譬如白蛋白、球蛋白等物质,当这些蛋白质浓度异常时,则说明肝脏的合成功能可能出现了问题。

二、为啥一抽就好几管,剩下的会用来干嘛?

前文讲到,抽血可以检查出人体可能存在的多种疾病。但很多人在进行抽血检查时,医生往往会抽出多几管血。为什么抽血要多抽几管血?除用作化验的血,剩下的血有何用途?

实际上,抽血检查包含着很多个项目,部分项目难以同时检测,因此根据不同的项目分成不同的试管,不同的试管中也加入了不同的抗凝剂,因此在抽血的时候常常会多抽几管血。

另外,对于不同的试管,会使用不同颜色的试管帽加以区分。譬如,对于紫色管帽的试管,使用的抗凝剂是乙二胺四乙酸盐,它的用途是对全身的细胞进行分析;对于蓝色管帽的的试管,里面的抗凝剂是枸橼酸盐,用于血液的凝固实验。

部分试管并未添加抗凝剂,这种试管被称为血清管,主要用于血清的生化、免疫、激素以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那么,剩下的血液样本会有怎样的用途呢?

实际上,在医生抽取了血液之后,其中一部分用于检验部门进行化验,化验后的标本和剩余血液样本则会被放进冷库保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因此,当化验结果因某种因素导致必须重新化验或者患者出于某种原因需要化验其他指标时,医生可以选用剩余的血液样本进行进一步的化验。

当一切都顺利地完成之后,剩余的血液样本在超出保存时间后,将会医院集中销毁处理。

然而,有人认为,剩余的血液样本将被院方当做新鲜血液输入到其他患者的体内,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因为,将未经过一系列检查的血液样本直接注入其他患者体内是非常危险的。研究表明,将血液随意注入患者体内时,患者的身体会对外来的血液产生排斥反应,患者就会出现一系列排异反应。

对于排异反应较轻的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发烧等症状;但对于排异反应较重的患者,则会出现溶血性反应,严重者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之所以会出现排异反应,是因为一种叫做抗原抗体复合物的物质。

研究表明,大多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是因IgM抗体引起的,当体内存在的红细胞抗体和输入的红细胞形成了抗原抗体复合物时,它会激活患者血液中的神经内分泌、补体及血液凝固系统。

在短短几分钟内,细胞膜将会被补体复合物溶解,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溶血反应,严重者将会危及生命。因此,出于对患者生命负责的态度,这些剩余的血液样本绝不会被注入到其他患者的体内。

三、抽血之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尽管抽血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人体中的健康状况,但是若想要得到一个客观、准确的结果,必须是去除一切干扰因素。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点关于抽血之前需要注意的问题。

若需要进行血脂方面的检查,则在抽血前3天就应该做出相应准备。在抽血前3天应该避免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24小时内不能摄入酒精,另外在抽血的当天至少要保持空腹12小时。

但如果不进行血脂方面的检查时,空腹时间可以稍微缩短,至少空腹6小时即可。这是因为,人在长时间的空腹状态下,部分血液指标将发生变化,譬如血红蛋白素含量将会升高,这将使化验结果产生误差。

另外,部分可以影响血脂水平的药物也要在抽血前的一段时间内停止服用。譬如部分降压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在抽血时,保持精神放松,尽可能消除对抽血的恐惧,这一点对于害怕打针的人群尤为重要。在抽血完成后,必须对针孔附近的部位进行局部按压,按压时间至少要5分钟左右,以防流血。

在获取到血液样本后,应第一时间将血液样本送到相关的检验部门进行化验。这是因为,时间上的延误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发生变化,譬如延误时间越长,血浆钾离子浓度就会越高,从而影响化验结果。

若因故不能及时送检,应将获取的血液样本放置在4℃的环境下进行保存。

延伸阅读:空腹抽血,禁食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前文讲到,抽血之前应该保持空腹状态。但是很多人由于缺乏医学常识,对于空腹抽血的概念以及空腹的时间有些“不得要领”,导致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不合格。

所谓的空腹是指禁食时间在8小时以上,但并非禁食时间越长越好。研究表明,如果人的禁食时间超过16小时,将对许多化验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最佳的禁食时间在8-12小时左右。

在空腹期间,可以喝水,但是不可以饮用牛奶、咖啡以及其他类型的饮料。而饮水不会对化验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抽血之前可以饮水。

但是,即便抽血前可以饮水,也不宜饮水过多,最好控制在mL以内,医院之后,就不可以继续饮水了。

参考文献:

师华.抽血化验前,为何需要空腹?[J].东方养生,(12):12.

杨香玲.抽血化验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J].东方养生,(11):17.

王霞.抽血检查应掌握这六点[J].食品与健康,,33(10):11-12.

孙旭.空腹抽血化验前,能不能服药?[J].东方养生,(08):30-31.

马前卒.为什么有的检查要求早晨空腹抽血[J].阅读,(ZC):61.

刘小东.抽血一定要空腹吗[J].人人健康,(23):26.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zl/87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