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临床表现
(1)起病:以6月~2岁最多见,起病缓慢。
(2)一般表现:皮肤黏膜苍白(甲床,口唇,结膜)疲乏,头晕等。
(3)髓外造血反应:肝、脾轻度肿大。
(4)非造血系统症状。
系统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食欲减退,少数有异食癖;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或舌乳头萎缩:重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
神经系统
表现为烦躁不安或萎靡不振,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智力多数低于同龄儿。模仿和学习成人的语言和思维活动的能力降低,以致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
心血管系统
明显贫血时心率增快,心脏扩大.可发生心力衰竭
其他
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常合并感染。可因上皮组织异常而出现反甲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
①小细胞低色素贫血.MCV↓.MCHC↓,MCH↓。
②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以小为多,中心淡染区扩大:
③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无特殊改变。
(2)骨髓象
①骨髓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活跃,中、晚幼红细胞比例增高。
②细胞体积小,细胞浆成熟落后于细胞核,细胞浆色偏碱:
③粒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无变化:
(3)铁的生化检查
①血清铁蛋白(SF)↓。
②血清铁(SI)↓。
③总铁结合力(TIBC)↑。
④转铁蛋白饱和度↓。
⑤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⑥骨髓可染铁:细胞外铁↓;铁粒幼细胞↑。
3.诊断早期
诊断缺铁性贫血最灵敏指标——血清铁蛋白降低
铁剂治疗有效——有助于确诊。
4.治疗
(1)原则:去处病因(根治关键),给予铁剂。
(2)铁剂治疗:以口服铁剂为主。铁剂疗效判定:给予铁剂后如有效,2~3天后网织红细胞升高,5~7天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铁剂应继续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6~8周再停药。
(3)输血——用于重度贫血,伴有感染,急需手术者。
特别提示:
营养缺铁三特点:小细胞,血铁少,铁剂治疗有特效。贫血貌,肝脾大,食欲减,智力下,心率增快心脏大。口服铁剂维C行.3周有效2月停。
解释:“3周有效2月停”指口服3周应见效,否则应考虑是否有诊断错误或其他影响疗效的原因。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再停药。
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
1.临床表现
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多见于婴幼儿,2岁者占96%以上,起病缓慢。
(1)一般表现:颜面轻度浮肿、虚胖、皮肤蜡黄,头发黄而稀疏。严重病例可有皮肤出血点或淤斑。部分患者皮肤、巩膜常有轻度黄疸。
(2)贫血表现:面色蜡黄、易疲乏无力。常伴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3)精神神经:症状烦躁不安、易怒等,维生素B12缺乏者还可出现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不笑,智力、动作发育落后,甚至退步。此外,还常出现肢体、躯干、头部和全身震颤,甚至抽搐、共济失调等。
(4)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和舌炎等。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有早期诊断意义。
(2)血液生化检查:
血清维生素Bl2量μg/L,提示缺乏维生素B12。血清叶酸3μg/L提示缺乏叶酸。
(3)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以原红及早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显示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巨核细胞的核有过度分叶现象,生成血小板亦少。
特别提示:
缺乏叶酸、B12,小于2岁婴幼儿。贫血症状肝脾大,缺啥补啥营养加。
山河医学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