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也会先筛查一遍血常规,对于病友来说就是“家常便饭”。那么,血常规究竟是做什么的?
血常规,你是谁?
血常规是一项最常规、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及形态变化,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一般包括:
有红细胞(RBC)
血红蛋白(Hb)
白细胞(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
红细胞压积(HCT)
血小板(PLT)
▲其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又包括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关于血常规的采血问题
血常规标本可来自于静脉、动脉或毛细血管。静脉血是最常用的标本,静脉穿刺是最常用的采血方法。毛细血管采血(俗称指尖采血)主要用于儿童。
教你看懂血常规
这的一管新鲜血液经过离心之后得到的分层情况,我们看到,下层红色的就是血液的细胞成分,上层黄色的就是血液的血浆。而血常规化验所检测的成分,就是下层红色的细胞。
和“红”有关的指标
如果一系列的指标名称都含有一个“红”字,表明他们都跟红细胞相关。所以这一系列最常用于评估贫血等疾病。医生们最最最想看的就是“红细胞(RBC)计数”和“血红蛋白(Hb)浓度”,俗称“血色素”了。此外,血细胞压积(Hct)也有类似作用。
关于箭头
↓”常表示各种贫血。
包括急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包括孕妇及青少年因机体需要而增加血容量,造成血液稀释等生理性原因。
“↑”则表示血液浓缩或因缺氧而促使红细胞代偿性增。
以贫血为例,大部分贫血可分为以下几类病因:
1、造血机器故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科疾病)。
2、原料不足(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成品破坏(溶血等)。
3、丢失过多(急性或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肿瘤引起的便血等)。
▲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贫血呢?这时候医生就要结合病史并分析其他和“红”有关的指标了。
含有“板”字的指标
这一系列的指标名称都含有一个“板”字。表明他们都跟血小板相关。
▲例如:白血病导致的造血功能障碍,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会很低;而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破坏的多,血小板也会很低。而“Plt↑”有生成过多和反应性增高两大方面原因,常见原因有急性感染后、脾切除术后改变、白血病等。
白细胞大家族
那么剩下的指标都算是白细胞大家族的成员咯。白细胞(WBC)的增加或减少主要受到中性粒细胞的影响,其次是淋巴细胞。
白细胞各种组分也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例如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分类占所有白细胞的50–70%。
事新闻里最常听见的白血病,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血常规发现,白血病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升高,通常是几十倍的升高,血常规报告单会提示临床医生进行骨髓穿刺等。
那如果血常规出现了异常,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我们有幸邀请医院的专家为我们进行解答。陈玲陈玲
医院检验科血液体液专业组长、全省临检专业室间质量评价负责人
擅长: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尿液红细胞形态学及体液细胞形态学分析。具有较好的科研、教学能力,参编检验专业图书3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三项。
如果血常规出现了异常,
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感染大部分的感染多见于流感、肺炎等,在血常规中常见异常指标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淋巴细胞的变化。
白细胞的变化:增多,常见于炎性感染等;减少常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性传染病、放射线或药物等所致。
中性粒细胞的变化: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等;减少常见于:某些感染(伤寒、病毒)、某些理化因素损害以及某些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的变化:增多常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风疹等)、某些慢性感染(结核等)、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减少常见于:主要见于放射病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陈医生特别提醒:当血常规中白细胞异常增多数倍或者特别低时,请立即找当地血液科医生排除血液系统的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过敏在血常规中过敏所需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