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黄疸,少一些ldquo胆大rd

少一些胆大,多一些心细,少一些质疑,多一些信任,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谦虚谨慎……

俗话说“十个宝宝九个黄”,但新生儿黄疸的高发生率、高住院率及严重的致残率,依然让儿科医护人员揪心不已。

医院新生儿科的两例病例,让我们再次见识了黄疸的威力。

小孩子都黄,晒晒太阳就好了

小雨之女,母婴ABO血型不合,足月剖宫产于我院产科,生后第2天(生后约24小时)出现轻微黄疸,经皮胆红素8mg/dl,就诊于我科,建议查新生儿溶血病试验,家属拒绝。

生后第3天(48小时),黄疸加重,经皮胆红素13mg/dl,拒绝住院,第3天,15mg/dl,产科主任反复劝阻至新生儿科就诊,依旧拒绝,并签字。

生后5整天,孩子变成了“小金人”,在产科主任的严厉要求下不情愿第3次就诊于新生儿科,经皮胆红素头:29.5mg/dl、胸:23.3mg/dl,医生再次详细讲述了新生儿溶血病的严重性,并要求家属立即办理住院治疗,爸爸不在场,妈妈要求商量。

病理性黄疸的危害

神经功能障碍:可以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系统功能障碍,如认知、学习、运动障碍或者仅表现为耳聋或听觉障碍如听神经病等;

急性高胆红素脑病:1周内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叫、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者可致死亡,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时通常缺乏典型症状,而表现为呼吸暂停、循环呼吸功能急剧恶化等;

核黄疸: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的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的慢性、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包括椎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

//如何区分生理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1)在生后2~3天起出现并逐渐加深,在第4~6天为高峰,第2周开始黄疸逐渐减轻。

  (2)黄疸有一定限度,其颜色不会呈金黄色。黄疸主要分布在面部及躯干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无明显的黄疸。若抽血测定胆红素,足月儿在黄疸高峰期不超过12毫克/分升,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分升。

  (3)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在第2周末基本上消退,早产儿黄疸一般在第3周内消退。

  (4)小儿体温正常,食欲好,体重渐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过早: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以内,早产儿在48小时以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超过同日龄正常儿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过85.5μmol/L(5mg/dl)

  3.黄疸进展快,即在一天内加深很多;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以上,早产儿超过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

  5.黄疸伴有其它临床症状,或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25.7μmol/L(1.5mg/dl)

当然以上情况也是要结合各个方面来看的,如果有这些情况就需要注意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了。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因素有: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ABO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胆道梗阻、肝炎、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巨细胞包涵体病、宫内感染等。也就是说宝宝确实有问题,才会出现病理性黄疸。

//母乳为什么会导致黄疸升高//

母乳性黄疸于50年前首次提出,指发生在健康足月儿中、与母乳喂养相关的一种常见的未结合胆红素(UCB)升高为主的胆红素血症。

母乳性黄疸根据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两类。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出现的时间是出生后3~4天,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5~7天,主要与母乳喂养不当,摄入不足有关;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出生后6~8天出现,黄疸高峰时间是在出生后2~3周,黄疸消退时间可达6~12周,婴儿除了黄疸其他均正常,至于母乳中究竟是什么造成持续的非结合高胆红素血症,还未被确认。

由于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专家认为黄疸时应终止母乳喂养。美国儿科学会(AAP)《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指南()》对这一说法予以了否定。认为对于健康的足月儿或接近足月儿,应该鼓励和促进有效的母乳喂养。在生后前几天内,临床医生应该鼓励母亲每天喂哺孩子至少8-12次。母乳喂养不足伴随的热卡摄入不足和脱水可以增加黄疸的严重程度。增加喂哺的频率可以减少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指南反对对于没有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认为对于黄疸的消退毫无益处。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如果不及时干预可以引发很严重的后果-核黄疸(胆红素脑病)。也就是说当新生儿黄疸达到一定程度后,胆红素便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被胆红素“染色”的脑组织不能进行能量代谢,发生变性坏死而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核黄疸容易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临床常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根据国际指南,新生儿黄疸达到光疗标准的,可以采用蓝光光疗。适用于治疗中重度新生儿黄疸。可出现发热、腹泻、皮疹,但不严重,可继续治疗;光疗时皮肤不显性失水增加,并可出现水样腹泻,因此需补充水分;

2.换血疗法:新生儿黄疸达到换血标准的,采用换血治疗,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及致敏红细胞;适用于治疗重度新生儿黄疸。

3.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胆红素代谢障碍中的环节,中成药可以用于轻中重度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辅助治疗。

茵栀黄口服液是临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治疗药物,它源于我国“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经方“茵陈蒿汤”,是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已经有多年历史。在临床上使用数十年,是目前国内新生儿黄疸领域唯一完成大样本多中心临床验证的药品。先后编入了《新生儿药物手册》、《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急救手册》、《儿科诊疗手册》等等权威性的专业书籍。

但是,由于年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全面禁止新生儿、婴幼儿使用茵栀黄注射液”,舆论把茵栀黄口服液也推到了风口浪尖,很多人把茵栀黄口服液视同茵栀黄注射液一同加以抵制。茵栀黄口服液不同于茵栀黄注射液,主要是因为茵栀黄提取物中有绿原酸,绿原酸直接入血有致敏作用,容易出现过敏反应。而经口服会转变为无致敏活性物质再吸收,因此茵栀黄口服液是安全的,是老祖宗多年来一直用药的方法。

胆红素是通过大小便而排出体外的,因此无论光疗还是药物,宝宝的小便和大便次数会有增加,这是保证退黄作用的前提。不少宝妈宝爸们可能会因为护理没有跟上,宝宝出现红臀湿疹。其实,在用药期间,大小便次数增加只要加强护理,比如勤换纸尿裤、勤洗屁屁、涂擦护臀油,适当的增加饮水,完全可以避免宝宝出现红臀湿疹。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宝宝的大便次数和性状判断停药时机,当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水分增多、有泡沫等)时适当减量或停药,可以有效预防腹泻和红臀。

//晒太阳可以退黄疸吗?//

胆红素能吸收的光线中,以波长~nm的光线作用最强,而蓝光的波长则在~nm,所以最符合要求。太阳光包含了各种不同波长的光,其中也有蓝光,所以晒太阳对降黄疸有一定的帮助。但是,阳光中的蓝光量微乎其微,阳光中还有紫外线,过量紫外线照射可以造成一些皮肤问题,例如晒伤、皮肤光老化及皮肤癌等。由于宝宝的皮肤比成人的皮肤更薄更敏感,更容易被日光晒伤。美国儿科学会(AAP)认为,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被阳光直射。有研究表明,长期反复的无保护性日晒,会增加日后发生皮肤癌的概率,尤其童年发生的晒伤,可能会显著增加他们将来发生皮肤癌的风险。所以通过晒太阳来退黄疸,有帮助但不推荐。

作者:医院熊虹

加入按科室分类的护士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sl/813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