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46689.html
世界肾脏日:慢性肾脏病为什么会出现贫血?有什么危害?怎么治疗?
——肾脏病知识科普之四
医院李青
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我国现有上亿人患慢性肾脏病;而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2.8%,我国的糖尿病人约1.2亿人。也就是说,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人数比糖尿病人少不了多少。
但在人们的认识里,糖尿病人遍地都是,而慢性肾脏病人却没有多少,人们普遍忽视慢性肾脏病的存在。
临床上经常发现,一些人本不是肾脏病比如“腰痛”、“性功能不好”却去肾内科就医,而对真正的肾脏问题比如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却视而不见;肾脏出现问题,不去控制危险因素,而是想尽各种办法去“大补”。可以这样说,肾内科是健康误区“污染”最严重的医学专业之一。
为了帮助人们认识肾脏,了解肾脏病,避免误区,也为了迎接世界肾脏日的到来,从今天开始我对慢性肾脏病的知识做一系列介绍。
世界肾脏日(WorldKidneyDay)是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的,定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
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与肾病相伴,过健康人生”(LivingWellwithKidneyDisease)。
慢性肾脏病发生后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比如高血压、贫血、钙磷代谢障碍等,这些并发症本来都是肾脏病的结果,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的话,反过来还会加重肾损害,而且还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控制这些并发症是治疗肾脏病的有效措施。
我今天说说肾脏病引起的贫血——肾性贫血。
一、什么是贫血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g/L,成年女性g/L就是贫血,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还有不同的标准。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我国将贫血分为:
轻度贫血:90g/L~正常;
中度贫血:61g/L~90g/L;
重度贫血:31g/L~60g/L;
极重度贫血:<31g/L。
二、慢性肾脏病为什么会出现贫血?
血红蛋白由铁和蛋白质组成,在骨髓内合成,平均寿命天,老化的红细胞在脾脏内被破坏。上述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贫血。
体内的蛋白质充足而铁离子储存有限,铁的吸收不足,或者慢性失血导致铁的丢失过多等,是最常见的贫血原因。而慢性肾脏病,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更特殊的原因。
肾脏除具有泌尿功能外,还具有内分泌功能,可以分泌许多激素,其中之一就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作用于骨髓,促进中红细胞的生成。
慢性肾衰竭后(一般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后),促红素分泌减少,加上慢性肾脏病铁吸收减少、利用障碍等,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贫血,我们称肾性贫血。
慢性肾脏病常见贫血的原因:
1、铁的吸收减少:
慢性肾衰竭发生后,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道粘膜引起粘膜水肿和粘膜出血,导致食欲减退,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减少、进食后铁吸收障碍;
2、促红素分泌减少:
慢性肾衰后,促红素分泌减少,红细胞的生成障碍,这是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3、骨髓受抑制:
骨髓是血红蛋白的“制造厂”,慢性肾衰,血肌酐、尿素氮等代谢废物直接抑制骨髓的功能,红细胞的生成减少;
4、红细胞的破坏增多:
上述代谢废物还直接破坏红细胞,缩短红细胞的寿命;
5、失血增多:
代谢废物蓄积,刺激胃肠道粘膜,不但引起粘膜水肿,也引起粘膜出血,铁离子的流失增多。此外,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管路血液残留,也增加了血液的丢失;
6、铁调素含量增加
铁调素是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参与铁的吸收、储存、利用等红细胞制造的全过程。慢性肾衰竭患者,体内各种炎性因子生成过多、排泄障碍,刺激铁调素生成过多,使铁离子的吸收减少、铁离子在体内转运障碍和铁离子的利用受阻,导致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最终引起贫血。
所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特别容易出现贫血。
据统计,我国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患病率即高达22.0%,随着肾功能下降贫血患病率进一步升高,到尿毒症期贫血患病率高达98.2%。肾功能衰竭越重,贫血患病率越高。
三、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有什么危害?
红细胞(血红蛋白)就像“运兵车”,其主要功能是向全身输送氧气,所以贫血最大的危害就是导致全身各个器官、组织缺氧。
心脏和大脑是需氧量最大的两个器官,贫血后受伤害也最重。贫血可导致心慌、气短、难以纠正的心衰,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等。
对肾脏而言,贫血还加速肾功能减退、“跑步”进入肾衰竭。
此外,全身缺氧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据统计,中重度肾衰(CKD3或4期)患者,血红蛋白<g/L者和没有贫血者相比,死亡率增加5.27倍,心血管住院率增加2.18倍,尿毒症发生率增加5.46倍。
另据统计,伴有贫血的慢性肾衰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是非贫血患者的3倍,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非贫血患者的近4倍。
而纠正贫血后,血红蛋白维持在~g/L的慢性肾衰患者,血肌酐倍增、开始透析、肾移植或死亡事件发生率降低29%;透析患者,血红蛋白维持在~g/L者死亡率明显下降。
所以说,积极纠正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
四、肾性贫血怎么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蛋白的治疗目标是~g/L,过高或过低都有害。
1、补充铁剂:
红肉中铁离子的含量较高。但通过大量摄入红肉补铁,一是不能满足需要,二是高蛋白反而加重肾脏负担,引起血肌酐进一步升高。所以,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不建议食补补铁。
对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合并贫血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20%或(和)铁蛋白≤μg/L时需要补铁。
早期可进行为期1~3个月的口服铁剂治疗,比较理想的口服铁剂为多糖铁复合物。
如果口服铁剂无效,或者不耐受可以改用静脉铁剂治疗,比如蔗糖铁或右旋糖酐铁。
同时,可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
2、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
肾衰发生后,肾脏分泌的促红素减少了,可以皮下注射人工合成的促红素,一般每周3次,周用量~00U,然后视血红蛋白的结果调整剂量。
一般来说当血红蛋白<g/L时启动促红素治疗。
当血红蛋白达标后应减少促红素的剂量,但不应完全停药。长时间停药,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持续降低。
此外,约10%~20%的慢性肾脏病贫血患者对促红素呈低反应,用药后效果不佳。
人工促红素的最大副作用是引起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这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是雪上加霜。所以,促红素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血压。
3、输血治疗
如果血色素70g/L,应该输血治疗。
4、罗沙司他
这是一款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药物,全名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通过促进内源性低氧诱导因子的合成来治疗贫血。
低氧诱导因子可以促进促红素的合成,这是其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机制之一。此外,罗沙司他抑制铁调素水平,促进铁离子的吸收、转运及利用,这是其治疗肾性贫血的机制之二。
罗沙司他的疗效优于促红素,完全可以取代促红素的使用,而且口服给药,比皮下注射的促红素使用更方便。此外,由于其促进了铁离子的吸收和利用,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还可以减少甚至停止铁剂的使用。
此外,罗沙司他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其安全性,大数据已经证实,罗沙司他不升高血压,对心血管的安全性良好。
一项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在心血管风险较高的初始透析人群中,与促红素阿法依泊汀治疗相比,罗沙司他的心血管硬终点(MACE)风险显著降低30%、硬终点+心衰风险降低34%,而且全因死亡风险有降低的趋势。
由于半数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所以,罗沙司他的这个优势显得更加有意义。
李青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