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窦心灵,医院
病例简介
患者,男,25岁。患者于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伴全身酸困不适,体温最高达38.5℃,时有恶心、寒颤,夜间发热为主,无咳嗽、咳痰,无怕热、多汗等症状。来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示:WBC2.29×10^9/L(↓),NE54.6%,LY24.5%,MO20.1%(↑),RBC5.08×10^12/L,HGBg/L,Hct43.1%,PLT×10^9/L,遂以“白细胞减少症”收住我院血液科。查体:T38.2℃,神志清楚,精神欠佳,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紫癜、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红肿,扁桃体Ⅱ度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
辅助检查
血常规(-03-29):WBC3.09×10^9/L(↓),NE50.8%,LY26.9%,MO21.4%(↑),RBC5.13×10^12/L,HGBg/L,Hct44.2%,PLT×10^9/L;血涂片镜下复检:可见约4%的异型淋巴细胞。
风湿四项:ASO.35IU/mL,CRP1.76mg/dL,PCT0.02ng/mL。
ENA自身抗体谱:全部阴性。
血培养:无需氧菌及厌氧菌生长。
呼吸道感染九联检: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Q热立克次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均为阴性。
外周血片所见如下:
外周血片瑞姬氏染色X
骨髓涂片所见如下:
骨髓涂片瑞姬氏染色X
骨髓和外周血分类比例如下:
形态学特征及诊断意见如下:
骨穿结果回报后,临床遂送检了如下检测项目,结果如下:
TORCH检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IgM抗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IgM抗体、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弓形虫IgM抗体、风疹病毒IgM抗体均为阴性。
EB病毒抗体检测:EB病毒IgG抗体(+),EB病毒IgM抗体(-)。
微小病毒B19-DNA定性检测结果如下:
血常规(-04-06):WBC7.69×10^9/L(↓),NE66.1%,LY18.1%,MO12.1%,RBC4.92×10^12/L,HGBg/L,Hct41.6%,PLT×10^9/L,Ret0.1%(↓)。
血常规(-04-24):WBC6.31×10^9/L(↓),NE62.0%,LY23.0%,MO9.0%,RBC5.56×10^12/L,HGBg/L,Hct49.1%,PLT×10^9/L,Ret1.8%(↑)。
综合诊断:
1.微小病毒B19感染2.不排除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早期?
分析总结:
人微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HPVB19)是微小病毒族中唯一与人类疾病有密切关系的病毒。HPVB19主要袭击骨髓造血系统,并引发多种脏器病变。疾病呈自限性,预后良好,能完全康复。少数患者发展为慢性或迁延性,病程较长。
1.HPVB19的致病机制:HPVB19作用于红细胞的前体细胞,是红细胞生成的抑制因子,并且具有强的嗜人类红系祖细胞特性,与红系祖细胞膜的结合特异性位点,亦称P抗原,为膜上的糖苷脂,即为HPVB19特异性受体;它不仅存在于红系祖细胞膜上,也见于巨核细胞、血小板、滑膜、胎盘滋养细胞、心、肝细胞和内皮细胞上。同时,HPVB19可在人骨髓细胞和人胎肝细胞培养中自主复制,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或亲嗜性。HPVB19感染与P抗原结合后继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增加了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导致全身多系统、多脏器的受累,因而考虑其致病机制与P抗原、Nsl蛋白密切相关。
2.HPVB19感染与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急性造血功能停滞(acutearrestofhemopoiesis),旧称“一过性再生障碍危象”和“自限性再障”,病因现已明确,主要是由HPVB19感染引起,也有报道与肝炎病毒和EB病毒感染有关,部分患者由氯霉素、苯妥英钠、秋水仙碱、磺胺等药物引起,少数患者原因不明。HPVB19为一种DNA病毒,对BFU-ES及CFU-ES具有特异趋向性及高亲和力,其受体为红细胞糖苷脂,HPVB19侵入BFU-ES后迅速增殖,其非结构蛋白可直接诱导BFU-ES及CFU-ES呈“凋亡”样死亡。
3.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特点:①急性发生,全血细胞或两系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可为0;②骨髓与再障相似,部分患者片尾可见巨大原始红细胞;③疾病自限性,在支持治疗下,4~6周完全恢复;④了解发病前的危险因素(感染和药物接触史等)对诊断有提示作用;⑤HPVB19DNA检测阳性及相应的IgM型抗体增高,有辅助诊断意义。
4.HPVB19感染的实验诊断:目前对于HPVB19感染,常用的检测方法为HPVB19DNA和HPVB19抗体检测两种。血清或骨髓HPVB19DNA检测是确诊HPVB19感染的金标准,在HPVB19病毒血症期,可在血清中发现HPVB19DNA,然而HPVB19病毒血症仅存在3~4d,这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发现HPVB19近期感染的最好方法是检测HPVB19IgM型抗体。有文献报道,急性造血停滞的第3天的病人,90%以上可发现IgM型抗体,此抗体可持续3~6个月,而IgG型抗体可终身检测到。
该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为发热及全身酸困不适,血常规仅表现为白细胞减低,HGB和PLT都正常,镜下复检可见约4%的异型淋巴细胞;骨髓穿刺示红系增生极为减低,可见巨大原始和早幼红细胞,疑似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象,怀疑该患者可能系HPVB19感染,遂外送第三方检验机构做HPVB19DNA检测,结果为阳性,证实了我们形态学的推断。虽然该患者几次查血常规RBC、HGB及Hct均不减低,但于入院第8天复查血常规示RBC、HGB及Hct均较初诊时有所下降(HGBg/L→g/L,RBC5.13×10^12/L→4.92×10^12/L,Hct44.2%→41.6%),并做网织红细胞计数仅为0.1%,因此推测该患者可能处于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的早期阶段,因为发现及时,尽快给予了抗病毒干预治疗,从而使得疾病没有进展,被扼杀在了萌芽状态。患者抗病毒治疗半月后,于门诊复查血常规,RBC、HGB及Hct又恢复到了初诊时的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也上升为1.8%。
参考文献
1.陈莹,刘复强,翟艳玲.血液病和风湿性疾病患者微小病毒B19感染检测[J].陕西医学杂志,,33(6):-.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2-23.
作者简介:窦心灵,副主任检验师,君安医学细胞平台副总台长兼血液(骨髓)1台总台长,细胞形态学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