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手术前评估和贫血管理卫生行业标

肚子上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97636.html

点击下面直接进入视频号

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理。WS/T—《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指南》已于-01-21发布,将于-06-01起实施。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不仅是医生的职责,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更是责无旁贷。下面,对《指南》进行解读、整理,以供大家学习、分享。

《指南》都涵盖了哪些内容?

本标准提供了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的指导,给出了术前患者评估与贫血管理、减少手术失血、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适应证等方面的建议和相关信息。

《指南》明确了哪些术语和定义?

1

围手术期

从患者和医生决定手术治疗之日始到术后28天(基本康复)止的一段时间。

2

患者血液管理

以患者为中心,遵守预防为主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使可能需要输血的患者获得最佳治疗和良好结局。

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1

以患者为中心

应始终以促进围手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结局为原则。

2

预防为主

强调防治术前贫血、降低手术出血的危险因素、减少手术相关的出血和失血等,核心是预防异体输血。

3

多学科协作

应用多学科技术和方法,适时全面评估患者及其血液功能状态、识别输血的危险因素、防治术前贫血、积极应用减少手术失血和自体输血技术、严格遵守异体输血适应证的规定,对于围手术期患者获得良好结局至关重要。

如何做好手术前评估和贫血管理?

1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输血史、出血史和用药史等)和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筛查等),准确评估患者贫血状态、止凝血功能、预计出血量和是否需要输血等。

2

术前贫血是手术患者输血和不良转归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查明贫血原因并有效治疗。对择期手术的贫血患者,应在术前采取非输血措施纠正贫血。对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的贫血患者,在病情允许时宜积极治疗贫血。

3

对术前服用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和其他可能影响止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出血风险和药物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案。对择期手术患者,应根据病情和止凝血功能状态决定是否停药或采用替代治疗方案。对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患者,应全面权衡手术出血风险与紧急逆转药物作用后的风险,并采取相应对策。

4

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查明出血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防治预案。

5

对预计术中出血较多和输血可能性较大的患者,应评估并选择适宜的自体输血方式。

6

应采取措施防止医源性失血导致或加重术前贫血。

如何减少手术失血?

手术失血是导致患者贫血、输血和不良结局的重要因素,应用各种措施减少手术失血至关重要。1减少失血的一般措施:①精细地进行外科止血;②维持体温在36℃以上;③抬高手术部位和避免手术部位静脉回流受阻;④应用个体化的术中控制性降压技术方案,保障重要组织和器官灌注;⑤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⑥保障组织灌注,避免酸中毒;⑦采用其他措施减少医源性失血。2

拟实施手术切除具有丰富血液供应的病变组织(如肿瘤)时,适用时,宜预先应用介入技术阻断其主要供血血管,以减少术中出血。

3应用有效减少手术出血的药物,如氨甲环酸,其用法如下:①静脉注射或输注,剂量因手术种类而异;②对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患者,应预防应用;③对严重出血患者,宜早期应用,成人首次剂量为1g。4

外科技术改进包括采用微创外科手术以及局部止血技术和方法。

5

对严重出血患者,宜使用粘弹性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如血栓弹力图等),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目标导向治疗。

6减少手术后失血的措施如下:①对手术后出血,应查明出血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②对术后外科因素出血,适用时,宜再次手术止血;③适用时,宜应用介入技术阻断出血区域的主要血管。7

应加强术后患者的情绪及疼痛管理,减少机体氧耗量。。

点击下面直接进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gr/871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