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再生性贫血01class非再生性贫血
非再生性贫血,是指骨髓无法生产足够的细胞,来补充血液中血球不足的状况,大部分牵扯到骨髓造血功能或对造血因子有抑制效果的疾病都属于此类。造成非再生性贫血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犬猫小病毒、艾利西体、猫白血病毒、猫艾滋病毒)、药物引起(雌激素、Meloxicam、griseofulvin、化疗药物等)、免疫媒介型、母体发情异常等。在非再生性贫血的血相中,若用一句话来描述,此类型的贫血,为「正球正色」型的贫血,也就是红血球的平均大小(MCV)和着色(MCHC)皆正常。
02
当然,若要确定病患为非再生性贫血,除了血检外,还需搭配其临床症状、病史和其他的实验室检查、理学检查等才能确定。以下,将列举常见造成犬猫非再生性贫血的成因,供医师在临床上的参考:
1.正常:幼龄动物
2.急性再生前性贫血
3.慢性基本/伴有系统性疾病的贫血
慢性炎性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焦虫病、猫免疫缺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猫白血病病毒、肝脏疾病、组织胞浆菌病、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利什曼病、恶性肿瘤、锥虫病等。
慢性发炎、组织创伤或恶性肿瘤造成之坏死。造成轻微到中等程度之贫血,在临床上不具重要性,但这样的贫血会增加疾病治疗的困难度。慢性炎症造成贫血的原因包括:运送支持红血球发育的铁减少、因发炎反应形成的氧自由基,增加对细胞的破坏或附着在红血球表面的免疫蛋白,增加红血球被巨噬细胞吞噬的机率,使红血球寿命减少。此外,在红血球生成过程扮演重要角色的红血球生成素(EPO,erythropoietin)的释放和反应,受到发炎反应时释出的细胞激素影响,进而造成红血球生成的减少。
慢性发炎造成的贫血,其血相特色通常为「正球正色」型的贫血(但若同时伴有缺铁时,会出现正球低色型的血相),且同时可以观察到有发炎反应的白血球相,和发炎反应的急性期发言蛋白(acutephaseprotein)的增加。
4.骨髓疾病-红细胞生成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雌激素过多症,如:医源性、睾丸支持细胞瘤。在雌激素过多或雌激素中毒的动物,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皮下出血、黑便、发烧、败血症等,一般造成雌激素过多或中毒的成因包括母犬雌激素分泌延长或因外源性给予,公犬则可能是因为sertolicelltumor,造成雌激素分泌增加。早期的血相包括噬中性球增多,伴随leftshift,和血小板过少。到了后期,则会因为影响骨髓的造血,而出现出血和贫血的症状。
感染:埃利希体病、病毒感染,如猫白血病病毒、细小病毒
辐射
药物/毒素:阿苯达唑、抗癌化疗药、氯霉素、环炔、DDT、二氯嗪、雌激素、保泰松、磺胺药、三氯乙烯、甲氧苄啶-磺胺嘧啶
b.骨髓发育不良:
原发性
继发性:钴胺或叶酸缺乏、药物中毒、免疫介导性疾病、肿瘤性疾病
骨髓痨:肉芽肿性炎症、真菌、组织胞浆菌病、免疫介导性疾病、肿瘤性疾病
骨髓纤维化:特发性、淋巴组织增生性、骨髓增殖性、其他类型肿长期骨髓刺激,如慢性溶血性贫血)、辐射
肿瘤:白血病、转移性肿瘤,如癌症、黑素瘤
5.纯红细胞发育不良:猫白血病病毒、免疫介导性
6.造血性肿瘤:
淋巴组织增殖性:淋巴白血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颗粒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增殖性: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颗粒性白血病。
7.血红蛋白合成缺陷
铜缺乏、红细胞生成性、遗传性卟啉病、缺铁性贫血、铅中毒、维生素B6缺乏。
8.核苷酸合成缺陷
9.营养缺乏
犬猫,最常因营养缺乏而造成贫血的营养素包括钴、叶酸和维生素B12(钴胺素)和铁质等,这些营养素的缺乏,会造成血红蛋白的合成不足,进而造成贫血。另外,叶酸和钴胺素,是DNA形成需要的物质,如果缺乏时,细胞核的成熟会受到影响,造成红血球的先驱细胞分裂次数较平常少,而出现「大球正色」型的贫血。
10.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慢性肾功能衰竭。
11.慢性外失血
出血性肿瘤、凝血病、鼻衄、呕血、血尿、肠道血液丢失、寄生虫病,如钩口线虫属、跳蚤、虱、蜱、钩虫属。
12.红细胞快速生成
贫血时用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动物。
13.重复放血
供血动物、小动物频繁采集血样、放血性治疗,如红细胞增多症。
14.铁粒幼细胞贫血
百卫兽医师团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