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关于巨幼细胞贫血的那些秘密吗

(本文章内容摘抄自)营养师手册

——第三版(第七章)

第三节营养缺乏病的营养治疗

八、巨幼细胞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是指由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其他原因引起的DNA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发病缓慢,以6~8个月婴幼儿多见,多为早产儿。也可见于孕妇和乳母,其他人群较少见。在我国,因叶酸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多见,而维生素B12所致者较少见。

1.缺乏原因

(1)叶酸缺乏的原因

.a.摄入不足。

b.需要增加:妊娠期妇女每天叶酸的需要量为~ug,生长发育的儿童及青少年以及慢性反复溶血、白血病、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叶酸的需要量都会增加,如补充不足就可发生叶酸缺乏。

.c.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腹泻、呕吐、肠炎、小肠部分切除后,叶酸的吸收降低。

d.药物的影响:如甲氨蝶呤、氨苯蝶啶、乙胺嘧啶能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影响四氢叶酸的生成。

(2)维生素BI2缺乏的原因

a.摄入减少:人体内维生素B12的储存量为2~5mg,每天的需要量仅为0.5~1ug。正常时,每天有5~10ug的维生素B12随胆汁进入肠腔,胃壁分泌的内因子可足够地帮助重吸收胆汁中的维生素B12。故一般由于膳食中维生素B12摄人不足而致巨幼细胞贫血者较为少见。

b.内因子缺乏:这类患者由于缺乏内因子,食物中维生素B12的吸收和胆汁中维生素B12的重吸收均有障碍。主要见于萎缩性胃炎、全胃切除术后和恶性贫血患者。

c.其他:小肠内存在异常高浓度的细菌、先天性转钴蛋白II(TCII)缺乏、寄生虫病或严重的胰腺外分泌不足也可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

2.临床表现

(1)贫血贫血起病隐匿,特别是维生素B12缺乏者常需数月。而叶酸由于体内储存量少,可较快出现缺乏。某些接触氧化亚氮者、ICU病房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妊娠妇女,可在短期内出现缺乏,临床上一般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贫血,除贫血的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心悸)外,严重贫血者可有轻度黄疸,可同时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患者偶有感染及出血倾向。

(2)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舌炎,舌面光滑,乳突及味觉消失,食欲缺乏、腹胀、腹泻及便秘偶见。

(3)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的患者常有神经系统症状,主要是由于脊髓后、侧索和周围神经受损所致。表现为乏力、手足对称性麻木、感觉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小儿及老年人常表现脑神经受损的精神异常、无欲、抑郁、嗜睡或精神错乱。部分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发生于贫血之前。

上述三组症状在巨幼细胞贫血患者中可同时存在,也可单独发生。同时存在时其严重程度也可不一致。

3.诊断

(1)有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外周血呈大细胞性贫血(MCVfl),大多红细胞呈大卵圆形,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者5%或有6叶者出现。

(3)骨髓呈现典型的巨型改变,巨幼红细胞10%,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亦有巨型改变。无其他病态表现。

(4)血清叶酸水平降低,6.81nmol/L。红细胞叶酸水平降低,nmol/L;维生素B12水平降低,75pmol/L。

4.治疗

(1)一般治疗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

(2)供给富含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患者每日从膳食中摄入至少50~ug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鸡肉、猪肉、番茄、菠菜、油菜、莴苣、小白菜、芦笋、豆类及发酵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麦麸、全麦及新鲜水果等。

供给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肾脏、肉类、乳类、干酪、大豆,臭豆腐和豆腐乳等食物含维生素B12亦很丰富。

供给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维生素C参与叶酸还原,合成DHA,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叶酸的利用,降低叶酸的吸收率。因此,患者应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广柑、橘子、酸枣、猕猴桃等水果。橘子汁富含维生素c和叶酸,一杯橘子汁约含叶酸50ug。

(3)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a.口服叶酸。胃肠道不能吸收者可肌内注射四氢叶酸钙,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一般不需维持治疗。

b.肌内注射维生素B12,直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者需终生采用维持治疗,每月注射1次。维生素B12缺乏伴有神经症状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有时需大剂量、长时间(半年以上)的治疗。对于单纯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不宜用叶酸治疗,否则会加重维生素B12的缺乏,特别是要警惕会有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c.严重的巨幼细胞贫血患者在补充治疗后要警惕低钾血症的发生。因为在贫血恢复的过程中,大量血钾进人新生成的细胞内,会突然出现低钾血症,对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纳差者应特别注意及时补充钾盐。

5,预防

预防本病应从改善人群膳食结构及改变生活习惯着手。对易发病个体应提高药物预防意识。对蔬菜摄人量、加工方法应进行宣传指导,对素食者的膳食应有维生声含量的规定,对发病较高的农村应进行改变其生活习惯的宣传教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yz/820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