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致使血清铁明显减少、贮存铁极度减少,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原料不足所致的一种贫血。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极其有害的,不仅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累及消化、神经等系统功能,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常见的贫血之一,主要原因为摄入不足。缺铁性贫血时,除出现贫血的一般症状外,有些孩子还出现所谓“异食癖”,也就是孩子特别爱吃一些奇怪的东西,如吃树皮、沙土、报纸等。而老年人缺铁性贫血,常因胃切除术后或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不良,或者因痔出血、溃疡病出血等慢性失血所引起。
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典型症状:缺铁原发病表现,如妇女月经量多、消化道溃疡、痔疮导致的黑便、血便、肿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内溶血的血红蛋白尿等。贫血表现出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心率增快。
其他症状: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退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口角皲裂;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勺状甲(反甲)。
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多进食含铁高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鸡肝、海带、桂圆、香菇、木耳等食物。此类食物含铁高,且吸收利用率较好。
第二、要常吃一些橘子、猕猴桃、大枣、玉米以及各种新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这些食物可以促进铁的吸收,但不可用素食做正餐,否则会加剧缺铁性贫血。
第三、常吃一些动物性食物,比如:鱼肉、蛋类、奶制品等含蛋白质的食物,可促进血红蛋白合成,这对缺铁性贫血患者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缺铁性贫血患者,不能够多吃海带、茶叶等强碱性食物。因为在碱性条件下,铁不容易被吸收的。也不要吃油炸的食物,油炸的食物会使营养物质被破坏,不利于吸收。
第五、适量脂肪摄入,每日以50克左右为宜。
第六、适量碳水化合物,每日克左右。
老年人补铁,重在吸收,如小米、高粱等,比大米含铁量高,且吸收较大米好。
而对于儿童,最重要的还是预防,尤其要做好婴幼儿的合理喂养。母乳的含铁量和铁吸收率均比牛乳和羊乳高,因此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够的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发生缺铁性贫血。新生儿及婴儿如果没有母乳喂养,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4个月添加含铁米粉,以后也应添加含铁多的食物如蛋黄、猪肝泥、肉泥、菜泥,否则不能满足婴儿期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较大儿童要克服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家长在烹饪过程中也要注意提供含铁丰富的食物。青春期女孩由于月经来潮,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不低于每日18mg),因此更要注意摄取含铁多的食物。
如有此方面就医需求
欢迎来电咨询
青医院肿瘤血液科二:
—
供稿丨朱梦华(肿瘤血液科二)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