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患者贫血怎么办

白癜风应注意些什么 http://m.39.net/news/a_5291513.html
医院

(医院)

贫血是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心率加快、食欲不振、月经失调、易怒、低热等。由于没有特征性,因此贫血也很容易被忽视,往往等到病情严重时才会被发现。

中医强调的饮食养生原则其实很简单:“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最好的饮食结构是五谷杂粮为主,蔬菜作为补充,适当地加一些肉类和水果,不盲目进补。要进补也推崇食补,强调“药食同源”“药疗不如食疗”,食补具有价格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常常由饮食不节引起,与起居、情志、劳倦等因素也密切有关,因此饮食有节、起居得当、情志舒畅等亦可以防止或减轻疾病的发生。

缺铁性贫血在饮食上需注意:

(1)缺铁性贫血饮食首先要注意不宜过于偏忌,以免造血原料缺失,造成红细胞生成障碍。饮食宜五味俱全,适当多吃大枣、山药、米仁等健脾助运的食物。还宜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空腹冰冷食用,要注意少吃柿子。日常饮食也可适当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例如:

动物性食物包括: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类、蛋、乌贼、海蜇、虾米等。

植物性食物包括:芝麻、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红腐乳、芹菜、荠菜、红枣、葵花子、核桃仁等。

水果可选择:杏、桃、李、葡萄干、红枣、樱桃等。

(2)动物血、肉或内脏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而植物性食物中的离子铁主要以铁的化合物形式存在,常与胃肠内的植酸、草酸等结合成不溶化合物,吸收率仅为1%至3%。因此,忌肉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使用铁锅、铁壶,对补充铁也很有帮助。

(3)铁易在酸性环境被吸收,所以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菠菜、猕猴桃、西红柿、菠萝、草莓和柑桔中维生素C的含量都比较高。烹饪中适量加些醋也会利于铁的吸收。

(4)进食前后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冲淡胃酸影响铁的吸收。食物中的铁需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吸收利用,若大量饮用牛奶,体内的亚铁会与牛奶的钙盐、磷盐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也会影响铁的吸收,不利于贫血的恢复。

(5)绿茶中的鞣酸、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易与铁剂发生螯合,抑制铁质吸收,应适可而止,还应避免在餐前半小时饮用,以减少鞣酸或多酚物质与食物中铁接触机会。此外,孕期、哺乳期妇女、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不宜饮茶或咖啡。

(6)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缺铁往往伴随缺铜,铜能促进铁的氧化、吸收、利用、参与合成血红蛋白,人体中的铜蓝蛋白减少,会阻碍血红蛋白的生成。因此要摄入含铜食物,如牡蛎、动物心肝肾、虾蟹、核桃、芝麻、果仁等,但注意要和铁剂分开食用,因为这类食物含有较多钙磷,会与铁在胃内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吸收。

(7)此外饮食中要补充维生素12和叶酸,这也是红细胞发育中重要成分,体内没有储备,需要饮食中补充。前者在动物肝肾、肉类中含量高,后者在新鲜蔬菜中含量较高。缺乏叶酸和维生素12常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

不同年龄、体质的人群,

饮食注意重点也不同:

①幼儿和青少年要注意及时添加辅食。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只有10%,如果只用牛奶喂养的婴幼儿,而忽视了辅食的添加,常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蛋黄含铁量虽较高,但其中铁的吸收率仅为3%,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又会抑制身体吸收铁质,因此,依赖牛奶和鸡蛋来补充铁质是不够的。动物肝脏不仅含铁量高,且吸收率达30%以上,因此在添加辅食时要适量补充。

②妇女妊娠后期及哺乳期间,除正常饮食外,每日可适量补充铁剂0.2-0.3g。

③老年人脾胃虚弱,应适当多食用山药、白扁豆、大枣、芡实等健脾益气食物,促进脾胃运化生血。粗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铁的吸收,不能过量。

服用铁剂治疗药物时需注意:

(1)贫血情况改善或稳定后,还需继续服用铁剂6至8周,以补足体内的储存铁,以免过早停药后铁储备不足而再次出现贫血。

(2)小苏打、氢氧化铝、钙片等药物会与铁发生反应影响吸收,因此应与铁剂间隔服用。可口服维生素C片以促进铁的吸收;健脾益气生血的中药,如归脾丸、八珍颗粒、复方阿胶浆、生血宁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药膳是在食疗基础上,进一步将食物与药物相结合,运用饮食烹调技术,制成色、香、味、形俱佳、具有养身防病、益寿延年功效的食物。

在此介绍两款易做的药膳:

黄芪鸡汁粥

原料:母鸡1只,黄芪15克,粳米克。

制作:将母鸡剖洗干净,煎浓鸡汁,将黄芪煎汁,每次以粳米克加入鸡汁和药汁煮粥。早晚趁热食用。

神仙鸭

原料:鸭1只,人参3克,龙眼肉20克,莲子50克,大枣50枚。

制作:将鸭子去毛、内脏,剁去脚,洗净沥干。人参切片,莲子用水胀后去表皮、去心,大枣去核,龙眼肉洗净。用盐5克、酱油50毫升、料酒30毫升混匀后搽在鸭表面和腹内。将人参、龙眼、莲子、大枣混合后,填入鸭腹,放在砂锅中,上笼用武火蒸至鸭熟即可。

食补对贫血的预防治疗都有确切的功效,但不等于能包治百病、也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如果病因不明确、病情比较严重、或食补后疾病没有改善,还是应该积极寻求医生帮助。

专家介绍

石欣

主治医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传承人。师从著名风湿病专家镇万雄、镇万林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风湿病的中医药研究及临床工作,先后参与编写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类风湿关节炎针刀整体松解治疗与康复》、《肩关节疾病针刀整体松解治疗与康复》等专著。在国家及省级刊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病、股骨头坏死等疾病。

供稿:石欣

审核:何兴

监制:品牌发展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hz/857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