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血液中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于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检验科开展全血EB病毒、巨细胞病毒(CMV)PCR定量检测,同时取消咽部分泌物EB病毒的PCR定性检测项目。
一、检测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
二、标本采集:
1.EB病毒定量PCR检测(血浆+全血组套)
标本类型:
EDTA抗凝全血2-3ml(紫帽管)
2.巨细胞病毒PCR检测
标本类型:
EDTA抗凝全血2-3ml(紫帽管)或中段晨尿5-10ml
送检时间:
周一至周五将采集的全血或尿液送至一部检验科细菌室。
三、检测时间:
每周五进行样本检测,当天下午3:00出报告。(周五当天接收标本下次检测出报告)
四、医嘱名称:
1.EB病毒定量PCR检测(血浆+全血组套)
2.巨细胞病毒PCR检测(血液)或巨细胞病毒PCR检测(尿液)
五、正常参考值:
1、EB病毒定量PCR检测:5.00E+2copies/ml
2、巨细胞病毒PCR检测:5.00E+2copies/ml
六、收费:
1.EB病毒定量PCR检测(血浆+全血组套):元/次
2.巨细胞病毒PCR检测:元/次
七、检测地点:
一部基因诊断室()
八、临床意义:
1、EB病毒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于疱疹病毒科R亚科,DNA病毒。EB病毒广泛存在于全世界,人类感染后成为终生潜伏性感染,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并可转化淋巴细胞。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现已知,EBV与以下疾病有关:1、非肿瘤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口腔白癍、病毒相关性噬红细胞增多症、X染色体相关的淋巴增生综合征(XLP)等。2、肿瘤性疾病: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病(HD)、鼻咽癌和免疫低下个体中的多克隆B细胞淋巴瘤。除了以上介绍的与EBV关系比较密切的疾病外,还有一些儿科疾病中也查到EBV感染,如: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的平滑肌肉瘤、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包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
目前对于EBV感染的检测主要是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特异性抗体,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血液中EB病毒进行核酸定量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2、巨细胞病毒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人类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又称为涎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组中最大的一种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遍,但大多数呈临床不显性感染,多数人在儿童或青少年期受HCMV感染获得免疫。在孕妇中,原发或新的HCMV感染均可引起新生儿宫内感染或围产期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或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引起全身性感染综合症,称为巨细胞包涵体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CMV的感染特别是它所引起的母婴传播十分常见,已经成为损害儿童健康的重要原因,HCMV的检测也成为孕妇和新生儿保健的常规项目之一。巨细胞病毒感染又是一种机会感染,在免疫健全的人群中很少发生。随着免疫低下的人群(爱滋病、放射损伤、恶性肿瘤等患者)的日益增多,HCMV的感染及其引发的严重疾病有日益增加的趋势,这使人们对巨细胞病毒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治疗和预防等研究更为重视。
目前,对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主要是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该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患者血液及尿液中的人巨细胞病毒进行核酸定量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
检验科
.09.0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