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26.html
据说在育儿群
无论妈妈们在讨论啥
你只需一句话
就能轻松Hold住全场:
#孩子怕不是缺钙了吧#中国的孩子没有不缺钙的
孩子的问题没有补钙解决不了的
好了,皮够了,说正经事:
相比给孩子补钙
有件事被家长严重低估:
缺铁缺铁性贫血是婴幼儿常见病
不仅影响孩子长身体
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绝对不能忽视!
3个孩子就有1个缺铁,缺铁性贫血也并不少见●中国儿童铁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曾指出,我国7个月~7岁儿童缺铁高达40.3%,缺铁性贫血也达7.8%。也就是说三个孩子,就有一个孩子缺铁!
●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截止年,我国2岁以内婴幼儿贫血率达到31.1%,也就是每3个宝宝就有1个贫血。5岁以内宝宝贫血率也高达12.6%。
不管是40.3%、31.1%,还是12.6%、7.8%,这都不是一个小数字。也就是说,孩子缺铁并不少见,缺铁性贫血也还是一个常见病。
这4种孩子最容易缺铁性贫血铁是人体的一种必需元素。铁不仅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必需成分,也是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关键酶的重要元素。
缺铁的危害,相信粑粑麻麻们都不会陌生:长期缺铁会阻碍孩子的生长发育、损害免疫功能,影响大脑发育,降低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
简单的说,缺铁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容易长的弱小、发育慢、反应迟钝、智力受影响。
一般来说,
有这4种情况的孩子
最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
先天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孕晚期的最后3个月最多,所以早产、双胞胎或多胞胎、胎儿失血,或者准妈妈严重缺铁,都会使宝宝在娘胎储存的“粮食”减少。
摄入量不足
这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牛乳、谷物中含铁量都比较低,6个月以后的宝宝,如果辅食添加不当,就容易发生缺铁甚至贫血。
吸收障碍
食物搭配不合理可影响铁的吸收。慢性腹泻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铁的排泄也增加。
铁丢失过多
正常铁排泄每日的量极少,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是,在其他疾病的影响下,长期慢性失血可致缺铁。比如,有些宝宝对牛奶过敏而导致肠出血,青春期女孩的月经不规则以及部分人经量过多也是铁丢失过多的原因。
宝宝什么时候最缺铁?怎么补充?首先,来看着各月龄段宝宝对铁的需求。
0-4个月无需额外补充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最后几个月,会拼命储存铁,以便出生后使用。对于健康的足月宝宝来说,储存在体内的铁足够维持出生后4个月的生长所需。
4-6个月母乳喂养的宝宝建议补充口服铁剂
宝宝经过4个月的迅猛生长,出生前储存在体内的铁就被用的差不多了。但母乳中铁的含量很低,因此4个月后缺铁的风险会逐渐增加。
因此AAP推荐,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中母乳量过半的婴儿,从4月龄开始强化补充1mg/(kg·d)的口服铁剂(比如宝宝体重6kg,那就每天补充6毫克铁),直到饮食中(辅食或配方奶)有足够的铁。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如果能从铁强化奶粉和辅食中获取足够的铁,就不用额外补充铁剂了。
注意:虽然母乳中铁的含量不如配方奶粉,但它含有的其他营养成分(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等)都是配方奶粉远远比不上的,可别因为铁含量低这个小缺点,就傻傻放弃母乳喂养哦。
如果担心宝宝缺铁,可以请儿科医生做个贫血筛查,帮助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铁剂。另外也可以视宝宝的发育情况(对食物感兴趣、挺舌反射消失),在这段时间给他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铁强化米粉)。
6-12个月辅食必须高铁
宝宝满6个月添加辅食后,需要更多地从食物中获取铁,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如果宝宝能从辅食和配方奶中获取足够的铁,就不用额外补充。
这个阶段的体检,一般会给宝宝做缺铁性贫血的筛查。要是宝宝的饮食以母乳或低铁配方奶粉为主,高铁辅食吃得少,并出现了缺铁或贫血,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铁的治疗。
1-3岁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
这个阶段,孩子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铁强化的配方奶粉、米粉吃得少了,富含铁元素的天然食物(如红肉、海鲜),以及富含维C的蔬果(能帮助铁的吸收)吃得多了。
如果孩子的饮食结构不利于铁的获取和吸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缺铁情况口服补充液态铁剂。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
补铁过量会中毒,发生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甚至还会损伤肝、肾,可不要当儿戏。家长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温馨提示
特殊时期,来中心请佩戴好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主动出示绿码
编辑:姚伟婕校对:周吉宏审核:戴敬康梅溪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南省城镇职工/长沙市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单位长沙市城镇居民门诊统筹报销协议、“两病”报销医疗机构梅溪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综合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心大楼面积余平米,核定病床90张。中心现有工作人员名,其中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3人(副主任以上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设有全科、外科、高血压专病门诊、中医康复科(中医馆)、妇科、口腔科、眼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门诊科室,还开设产后康复、婴儿游泳、儿童智力与营养评估、小儿中医推拿等特色服务。中心先后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省医院、医院、医院开展双向转诊、区域门诊和临床协作,提升了中心医疗技术水平。本着“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中心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从疾病防治到健康管理的转变,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社区服务模式。咨询预约电话31-(导诊)-(住院部)-(预防科)-(妇科)(妇保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