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驴、骡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简称“马传贫”,又称“沼泽热”,以发热(稽留热或间歇热)、血小板低下、贫血、出血、黄疸、心脏衰弱、水肿和消瘦为临床特征,发热期症状明显,无热期症状缓和或消失。
临诊上表现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及亚临床型4种类型。急性型症状最为典型,出现发热、严重贫血、黄疸等,死亡率高。除隐性型外,其他3个型之间随着机体抵抗力的改变,可相互转化。
为了预防及消灭本病,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马传染性贫血病防制试行办法》的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可以在日常饮水中加入康金方感克,提高驴群抗病能力,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和虻。
(2)不从疫区购进马、驴、骡,必须购买时,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经过临床综合诊断和2次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者,方可合群。
(3)发现患病动物,立即上报疫情,严格隔离,扑杀病畜。扑杀或自然死亡病畜尸体一律作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4)对病畜污染过的场地、用具等严格消毒,粪便、垫草等应堆积发酷消毒。
(5)对检疫健康驴和假定健康驴紧急接种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不分品种、年龄、性别,一律皮下注射10倍稀释的疫苗2毫升。驴需经过2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