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

问下小孩会得白癜风吗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kuaixun/39388.html
铁缺乏症(ID)和缺铁性贫血(IDA)是广泛影响世界各国的重要健康问题,累及约20亿人,是发达国家唯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以及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贫血类型,在育龄期女性更为常见。ID和IDA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肿瘤、炎症性肠病、慢性肾脏病和慢性心力衰竭并发ID/IDA的发生率分别为61%、45%、24%~85%以及43%~%。ID/IDA降低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是慢性疾病不良预后因素,及时诊断和处理ID/IDA是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铁的吸收、转运和代谢

正常成年男性铁总量50~55mg/kg,女性35~40mg/kg,分布于血红蛋白(Hb)、肌红蛋白、贮存池、不稳定池、组织铁池、转运池等,以水溶性的铁蛋白或非水溶性的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

二、ID/IDA常见病因

ID/IDA的病因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两方面:生理性缺铁是由于需要增加及摄入不足;病理情况下的ID包括吸收不良、慢性失血等,部分慢性炎症通过上调铁调素导致铁吸收减少,从而引起ID/IDA。铁难治性IDA(IRIDA)是由于TMPRSS6基因突变导致铁调素水平升高,限制铁从吸收部位吸收及储存部位释放到血浆(表1)。

三、ID和IDA的诊断建议

缺铁可分为三个阶段:储铁缺乏、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和IDA。ID包括两种情况:(1)铁绝对减少,即机体铁储备低;(2)功能性减少,吞噬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释放铁的功能下降,导致铁相对不足。

1.IDA的国内诊断标准(符合以下第1条和第2~9条中任2条或以上,可诊断IDA):(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男性Hbg/L,女性Hbg/L,红细胞形态呈低色素性表现;(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3)血清铁蛋白14μg/L;(4)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5)运铁蛋白饱和度0.15;(6)骨髓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可染铁消失,铁粒幼细胞15%;(7)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0.9μmol/L(全血),血液锌原卟啉(ZEP)0.9μmol/L(全血),或FEP/Hb4.5μg/gHb;(8)血清可溶性运铁蛋白受体(sTRF)浓度26.5nmol/L(2.25mg/L);(9)铁治疗有效。

2.IDA的诊断标准释义:(1)常规项目检查: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降低。(2)铁代谢指标:血清铁蛋白水平(14μg/L)是用于鉴别ID最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可准确反映铁储存下降;转铁蛋白合成增加,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15%),慢性病贫血(ACD)患者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铁蛋白水平升高,主要是因为巨噬细胞内铁释放障碍,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水平在缺铁时增加;骨髓铁染色是评估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铁储存量的一种可靠方法,因是有创检查,应用受到限制。ACD合并IDA时,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铁蛋白水平定义为μg/L;心力衰竭伴IDA时,铁蛋白水平μg/L;在IRIDA中,转铁蛋白饱和度很低,但是血清铁蛋白水平正常或在正常低水平(图1)。

3.ID/IDA的病因诊断:IDA患者均应寻找病因,非侵入性检查如尿素呼气试验或抗幽门螺杆菌抗体,进行胃肠道相关检查;阴道出血的女性应该进行妇科检查;C反应蛋白与老年人炎症/肿瘤性疾病相关;要排除克隆性造血在内的多种因素;怀疑IRIDA的患者应进行TMPRSS6基因测序。

四、ID和IDA治疗建议

1.输血治疗:红细胞输注适合于急性或贫血症状严重影响到生理机能的IDA患者,国内的输血指征是Hb60g/L,对于老年和心脏功能差的患者适当放宽至≤80g/L。

2.补铁治疗:无输血指征的患者常规行补铁治疗,补铁治疗需要考虑患者Hb水平、口服铁剂的耐受性和影响铁吸收的合并症。治疗性铁剂分为无机铁和有机铁;按应用途径分为口服铁和静脉铁,二者各自有其优缺点(表2)。口服铁剂中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除以上铁剂外,传统中医中药是我国重要宝藏,如健脾生血片/颗粒,其中元素铁含量20mg/片(袋),对胃肠道刺激小(表3)。

口服补铁注意事项:(1)若无明显胃肠道反应,一般不应将铁剂与食物同服;(2)应在服用抗酸剂前2h或服用后4h服用铁剂;(3)建议服用铁剂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静脉铁剂适应证为口服吸收不良、不能耐受口服铁剂、铁需求量超过口服铁能满足的最大量,或患者对口服铁剂的依从性不好。

3.病因治疗:青少年、育龄期妇女、妊娠妇女和哺乳期妇女等摄人不足引起的IDA,应改善饮食,补充含铁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绿叶蔬菜等;育龄期女性可以预防性补充铁剂,补充铁元素60mg/d;月经过多引起的IDA应调理月经,寻找月经增多的原因;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或放、化疗;消化性溃疡引起者应抑酸护胃治疗等。

4.未来研究方向

五、妊娠期女性ID和IDA

1.妊娠期IDA的定义:妊娠合并贫血定义为妊娠期Hb浓度g/L,依据Hb的水平,分为轻度贫血(~g/L)、中度贫血(70~99g/L)、重度贫血(40~69g/L)和极重度贫血(40g/L)。

2.妊娠期IDA的防治:孕妇规范产前检查,孕早期应筛查Hb及血清铁水平,孕期定期复查Hb;产前诊断和治疗IDA可降低产时输血。一般原则:铁缺乏和轻、中度贫血者以口服铁剂治疗为主,并改善饮食,进食富含铁的食物。重度贫血者口服铁剂或静脉铁剂治疗,还可以少量多次输注浓缩红细胞。但不推荐在早孕期静脉补铁。极重度贫血者首选输注浓缩红细胞,待Hb达到70g/L、症状改善后,可改为口服铁剂或静脉铁剂治疗,治疗至Hb恢复正常后,应继续口服铁剂3~6个月或至产后3个月。

3.产科处理:通过规范产前保健,避免贫血的发生。分娩时通过使用宫缩剂最大限度减少失血量。贫血者应在产后接受持续治疗。

六、非妊娠期女性ID和IDA

1.常见原因:(1)月经失调;(2)子宫肌瘤;(3)子宫肌腺症;(4)妊娠相关疾病:异位妊娠、不全流产、胚胎停育等病理性妊娠,可出现大量阴道流血或腹腔内出血,可短时间大量出血、导致重度贫血,严重时甚至死亡;(5)妇科恶性肿瘤。

2.治疗:(1)病因治疗:积极去除病因,如由于月经量过多造成的IDA,积极控制月经量。(2)补铁治疗:原则给予口服铁剂,存在不能耐受的情况或口服铁剂治疗效果欠佳时,可以给予静脉铁剂。(3)对症支持治疗:若Hb60g/L,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如心功能不全)时,可以输血悬浮红细胞。

3.预防:对于存在妇科疾病患者定期监测血常规及铁代谢相关指标。

七、儿童ID和IDA

八、消化系统疾病合并ID/IDA

1.引发ID/IDA的常见消化系统疾病:(1)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胃底静脉曲张、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均可造成消化道出血,由此引起IDA。(2)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影响铁吸收,造成IDA患者口服铁剂疗效降低,而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改善口服铁剂对IDA的治疗效果。(3)胃酸不足:铁在消化道的吸收有赖于胃酸将Fe3+化为可吸收的Fe2+,因此可引起胃酸分泌不足的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包括自身免疫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及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均可能造成IDA。

2.治疗:(1)输血及补铁治疗;(2)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包括治疗消化道出血、根除幽门螺杆菌等);(3)中药治疗:可针对患者辨证使用其他健脾益气养血类药物,(四君子丸、人参健脾丸、左归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药物对IDA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九、慢性肾脏病合并ID/IDA

1.慢性肾脏病合并ID/IDA常见原因:(1)胃肠道丢失(如透析过程中系统性抗凝,为防治心血管疾病使用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2)血液透析过程中失血,包括滤器凝血及动静脉内瘘、移植物穿刺部位或导管出血;(3)肠道铁吸收减少,部分是由于铁调素水平增加及药物影响(质子泵抑制剂和含钙的磷结合剂);(4)食欲下降,营养不良或膳食改变(低蛋白饮食)所致摄人减少;(5)化验抽血过多导致失血(住院患者更明显)。

2.治疗:(1)非透析患者及腹膜透析患者可先试用口服补铁,或根据铁缺乏状态直接应用静脉铁剂治疗;(2)血液透析患者可根据铁缺乏情况及患者当时病情状态选择补铁方式,可优先选择静脉途径补铁。转铁蛋白饱和度≥50%和(或)血清铁蛋白≥μg/L,应停止静脉补铁3个月,随后重复检测铁指标以决定静脉补铁是否恢复。

十、外科疾病合并ID/IDA

十一、ID和IDA的预防

良好和全面的营养可降低IDA的发生率。

1.合理膳食:保障充足和多样的食物供应,以满足微量营养素需求。

2.增加富含微量营养素食物的摄人:儿童、孕妇、乳母需要摄人大量富含营养素的食物满足需求,膳食改善/多样化的推动重点在于提高动物性食品和富含维生素C水果、蔬菜在饮食中的比重,提高铁的吸收率。动物来源的铁为血红素铁,吸收率可达到10%以上,植物性膳食为主的食物铁吸收率通常5%。

3.管理和控制抑制剂和促进剂:改善食物的制备、加工和调整饮食构成等方法,增加膳食中铁吸收的促进剂,去除铁吸收的抑制剂。

4.食物强化。

5.推荐:(1)婴幼儿贫血率≥40%的地区,推荐6~23月龄婴幼儿、24~59月龄儿童和5岁以上学龄儿童每日补充铁剂,连续3个月。(2)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贫血率≥20%的地区,推荐间断性的铁剂补充。(3)建议孕妇每日补充铁剂和叶酸;不贫血孕妇采取间断性补充铁剂和叶酸。(4)建议产妇产后6~12周单独口服铁剂,或者联合补充叶酸。(5)非孕育龄妇女的贫血率≥20%的地区,育龄妇女应该间断性补充铁和叶酸;经期成年女性和青年女性的贫血率≥40%的地区,推荐经期成年和青年女性每日补充铁剂,连续3个月。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诊治和预防多学科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年第28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2.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gr/82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