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医院检验科
目的
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的分析为临床准确及快速地提供治疗方案。
方法
总结我院年一年6月共例艾滋病确诊病例,进行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检查及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例患者中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占91%,增生减低为7%。
患者中有73%为感染骨髓象,碱性磷酸酶积分并不太高在55一分之间,形态表现为幼稚粒细胞胞体肿胀,部分核畸形,胞桨充满中毒颗粒和空泡。
红系异常改变占11.5%,多为核畸形,核固缩,偶见巨幼样变。
26.5%的患者组织细胞、浆细胞反应性增高3%。
巨核细胞数量多为减低,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伴血小板减少占32.5%。
粒细胞缺乏3例,中性粒细胞0.5x/L。
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转移4例。
真菌感染(经糖原染色及细菌培养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63例。
骨髓无形态学改变的占12%。
外周血表现为三系、二系或一系的减少,形态多为中性粒细胞呈毒性改变,核左移,假性Pelger一Huet畸形。
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占8.5%。
外周血出现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18例。
结论
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存在一定的普遍性,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造血细胞调控发生紊乱,机会性感染增多,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形态学的检查可以更早地为临床提供治疗。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
图片:来源网络
钢琴曲:月半小夜曲
郑师陵初德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