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医何世东健脾通腑法治疗先天性巨

▲何世东广东省名中医,第三批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东莞市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名医传承工作委员会理事;东莞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历任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消化资深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结合学会脾胃消化病专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会常委委员。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罗某某,女,时年2岁11个月。年2月9日首诊。发病过程:患儿出生后经常大便不通,大便干结如羊屎状,2-3日甚至更长时间一行,常需用开塞露、益生菌等予以通便,间有腹痛,进食过饱即呕吐,腹部比正常幼儿膨大,医院按积滞治疗效果不明显。先医院住院治疗,经胃镜钡餐、钡灌肠、胃液分析等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症。需灌肠、开塞露辅助方能大便,患儿家长不愿手术治疗而来本院求治于中医。刻诊:神清,精神可,形体偏瘦,大便量少干结如羊屎状,3-5天一行,口渴,口干口臭,口腔溃疡,偶腹胀,无腹痛,食欲一般,夜眠可。舌瘦尖红,苔薄黄腻,脉沉细。既往史无特殊。无药食物过敏史。西医诊断:先天性巨结肠。中医诊断:便秘。证属:肠胃燥热,津液不足。治法: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处方:麦冬5克,苦杏仁5克,北沙参10克,火麻仁15克(打碎),甘草3克,莱菔子10克,生地黄15克,石膏15克,白芍10克,谷芽20克,石斛5克。14剂,水煎温服。嘱家长合理喂养,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注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二诊:年5月20日初诊服药后,便秘稍有好转。症见:大便秘结,量少,3天一行,胃纳稍改善,眠安,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处方:麻子仁丸合小承气汤加减,麦冬10克,苦杏仁5克,法半夏5克,火麻仁20克(打碎),甘草3克,莱菔子10克,生地黄10克,大黄5克(后下),白芍10克,枳实10克,厚朴5克(后下)。14剂,水煎服。三诊:年6月1日大便仍秘结,量较前增大,但仍3-4天一行,时腹胀,胃纳一般,眠安,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处方:四君子汤增强脾运,麦冬10克,苦杏仁5克,枳实5克,火麻仁15克(打碎),白术10克,郁李仁10克,莱菔子10克,甘草3克,茯苓15克,太子参10克,玄参5克,生地黄10克,大黄3克(后下)。10剂,水煎服。效果:药后大便2天1次,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以上方加减3个月,患儿大便基本2天1次,呈香蕉形,胃纳改善,体重较前增加2.5公斤。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主要症状是出生后便秘、腹胀,属中医“锁肛”、“便秘”范畴。西医一般用开塞露、灌肠、肛管排气或手术治疗。何主任认为此病是由先天元气不足,大肠传导无力,腑气闭结所致。大便不通,浊气积聚而成腹胀。《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便秘病位在大肠,气虚推动无力,则导致大便艰涩难下,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先天禀赋不足,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来补充。何主任用健脾通腑法治疗此病,取得显著疗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fz/87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