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血常规检查,大家都比较熟悉,医院就诊,以及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但更多的患者对于这项检查结果中各项数值变化的意义并不清楚,但它却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状况。
虽然血常规是基础检查,但它的意义非常大,通过它,可以发现很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比如是否存在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是否存在感染,是否……
下面就由血液科医生详解血常规结果各项数值的意义:
血常规检查结果内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如果这几项数值在正常范围,或者是接近正常范围,表示身体没什么问题。
血常规检查结果各项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WBC):(4.0~10.0)×L
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50~70
淋巴细胞比值(LYMPH%.):20~40
单核细胞比值(MONO%.):3~8
嗜酸性粒细胞比值(EO%.):0.5~5
嗜碱性粒细胞比值(BASO%.):0~1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2.0~7.0)×L
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0.12~0.8)×L
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0.8~4.0)×L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0.05~0.5)×L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0~0.1)×L
红细胞计数(RBC):男性正常值为:(4.0~5.5)×L;女性:(3.5~5.0)×L
血红蛋白(HGB):男性正常值为:~gL;女性为~gL
红细胞压积(HCT):正常值为0.37~0.50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为80~98fL
平均红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值为27~31pg
平均红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为~gL
血小板(PLT):(~)×L
白细胞过高或过低是怎么回事?
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它的正常值是(4~10)×L。
白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的组织损伤、骨髓增殖性疾病、白血病等;
白细胞的减少,常表现为流感、麻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药物或放射线所致的某些血液病等。
1.中性粒细胞,正常为50%~70%,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淋巴细胞,正常为20%~40%,减少时表明中性粒细胞增多。
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5%~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
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1%,这一数据对人的影响不大。
5.单核细胞,正常为3%~8%,增多时见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血小板过高或过低是怎么回事?
血小板的正常值范围为(~)×L。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机体的止血与凝血。
血小板数量过高,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过低则容易发生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等。
血小板减少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某些药物所致以及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等。
血红蛋白过高或过低是怎么回事?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正常男性为(~)gL,女性为(~)gL。血红蛋白是检测人体是否贫血的重要依据。
血红蛋白低于正常水平称之为贫血,可见于多种疾病:
1.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各种急性、慢性失血所致红细胞丢失过多,如严重外伤失血、溃疡病出血、月经过多、痔疮或肛裂出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各种溶血性贫血。
5.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骨髓,如各种白血病、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血红蛋白增高常见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呕吐、腹泻等严重脱水、严重烧伤,大量长期吸烟,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等。
此外,根据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我们还可以初步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类型,患者可能患有的血液病类型,严重程度等,因此,大家要尽早对血常规检查有所了解,当高度怀疑血液疾病时,可考虑进一步骨髓穿刺检查。
备注: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