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全市健康扶贫工作
现场推进会上获悉,
我市将进一步健全
“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机制,
优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结算服务模式,
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确保贫困人口得到及时、安全、规范、有效的治疗。
还本着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原则,审核确认、精心组织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大病患者进行分类集中救治。
(网络配图)
家住沁县交口乡马泉村的李孝平,长年因精神萎靡、四肢乏力导致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得益于我市开展的健康扶贫工程,李孝平于年1医院进行住院治疗,确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医院经过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现在已经可以从事建筑工作,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这仅仅是健康扶贫工程中的一个闪光点。
财政兜底,医院、医院、
市医院、市二院等7所市级定点医疗机构
今年完成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患者的救治任务。
市级医疗机构大病集中救治按照新农合起付线元、报销比例80%执行,免费提供一张陪视床,给予病人和陪视家属每人每天15元的用餐补助。
(网络配图)
此外,每年还要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1次健康体检,制定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强化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全面建立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制度,通过整合涉农资金等为农村贫困人口购买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住院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90%以上。对医疗费用负担重、患有重病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通过倾斜医保政策、健康扶贫补充保险、动员社会力量救助等措施,实行兜底保障。
到年,我市贫困人口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和保障,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晚报融媒记者:狄媚婷
▌编辑:朱海云
版权声明长治日报社所属《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