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糖尿病治疗的老兵二甲双胍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小编注: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治疗的一种老药,其在年的英国就开始正式使用,至今有将近60年的历史。对这个药的认识可谓很全面了。但是随着研究的进展,发现它有越来越多的功能和降糖之外的功效,如具有抗雄激素的作用,促进排卵和助孕;抗炎,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甚至还有抑制卵巢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在妇科内分泌,针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该要广泛使用。但是该药的副作用也广受诟病,特别是很多患者认为其对肝肾功能有“损害”,坚决不用。下面听听“医随访”解读该药的方方面面,该文章来源于医随访的总结。

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药物,用过的糖友都说效果好。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有很多,二甲双胍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

它能够通过AMPK途径调控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

改善胰岛素抵抗。

增加基础葡萄糖的利用。

还能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从而改善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

还能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可是它的副作用也不小,很多人吃完之后腹泻不止啊等等各种。

所以我们今天来说说

二甲双胍的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

先看看二甲双胍的药物动力学

药物吃下去之后,会被消化道吸收入血液,然后作用于病灶。起效之后,这些药物分子会被肝脏或者肾脏代谢处理,随后被排出体外,这就是药物动力学涉及的内容。

一般用来标定药物的吸收速度、代谢路径和快慢,还有排泄和毒副作用等等,那二甲双胍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二甲双胍口服之后,主要在小肠吸收,一般在6小时左右完全吸收,药效时间持续6~8小时,口服0.5~1.5小时的时候生物利用度为50~60%。吸收半衰期0.9~2.6小时,2~3小时达到峰值,口服的同时吃饭会降低吸收率。口服0.5g或者1g后2小时,血浆二甲双胍浓度达到高峰2微克/分升。

这些二甲双胍被吸收入血之后,快速分布于全身各处,主要聚集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唾液腺、肾和肝脏。其中,胃肠道内壁是其主要富集区,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10~倍,肝脏、肾脏中含量也很高。

当它发挥效应之后,并不在肝脏代谢,而是原原本本经过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口服后排泄的半衰期(排出一半)的时间为4~8.7小时,所以药效在8小时以上。而且二甲双胍并不在体内累积,只要你肾功能正常都可以完全排出体外,所以没有慢毒性。对老人来说二甲双胍的排泄期延长,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肾功能不可避免的面临减退。

那二甲双胍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除了非常罕见的维生素B12和叶酸吸收减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皮肤过敏、胆汁淤积性黄疸、血管炎和肺炎外,服用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有两个:

1.消化道反应

5~20%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会出现可逆性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口腔金属味等等。其中腹泻的发生率高达15~20%,所有消化道反应都为轻度或者中度,不影响治疗继续,仅仅不到5%的患者因为发生严重的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而终止服药。

这些消化道反应一般发生在服药初期,是暂时的,一般在一个月之后消除,而且可能与服药的剂量有关,每日mg的剂量下,一般不会出现消化道反应。

所以为了减少消化道反应,一般最好从小剂量起始,或者在吃饭时或者吃饭后服药,缓慢加量来减轻消化道反应。如果使用适当,可使许多患者耐受二甲双胍治疗。

2.乳酸性酸中毒

由于这些双胍类药物会增加周围组织的糖酵解反应,所以葡萄糖都变成乳酸而进入血液,这些酸大量累积在血液中就会导致酸中毒。

二甲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的例子比较少,而它的兄弟药物比如甲丁双胍和苯乙双胍,它们俩具有很强的脂溶性,在肝细胞中与线粒体上的脂肪结合,从而阻断三羧酸循环,导致大量乳酸产生并且累积,最终导致酸中毒。

虽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二甲双胍导致的乳酸酸中毒很少见,但是在禁忌症下使用二甲双胍是非常容易导致乳酸酸中毒的,所以必须强调二甲双胍的禁忌症。

那二甲双胍的禁忌症都包含什么呢?

禁忌症的意思就是不能吃这种药物的情况。

二甲双胍的禁忌症包括:

1.肾功能减退者

由于二甲双胍不经过肝脏代谢处理在体内降解,而是直接原模原样从肾脏排出,所以为了避免由于肾功能减退而造成排泄不畅而在体内蓄积,最后引发乳酸酸中毒,所以服用二甲双胍之前必须保证肾功能正常。比如血清肌酐≥.76umol/L者禁用。

2.肝功能损害者

由于肝脏是代谢由小肠吸收的乳酸的主要部位,所以为了避免乳酸酸中毒,服用二甲双胍必须保证肝功能正常。

3.有严重的慢性胃肠道疾病者

二甲双胍本身对胃肠道的刺激就很大,所以胃肠道疾病不适宜。

4.处于低氧状态者

如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循环功能障碍,慢阻肺、肺源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病变等等,均可由二甲双胍引起乳酸性酸中毒。

5.酗酒者

乙醇可以增强二甲双胍产生乳酸的能力,同时损害肝功能,而且乙醇和其代谢物还能抑制糖原异生而致低血糖。

6.孕妇、哺乳期和儿童

7.急性、慢性代谢性酸中毒

8.消化道出血

9.血液系统疾病

10.当天使用造影剂者

11.过敏

12.严重的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者

13.严重的营养不良者

14.外科手术

---参考资料---

《糖尿病学》许曼音著

感谢对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hz/82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