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末梢血中红细胞的数或血红蛋白(血色素)的量低于正常。它既是一种症状的描述,也常作为独立疾病的名称。根据近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大于30%,其中90%以上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特别是小宝宝在婴儿期生长发育旺盛,如果体内储存的铁被用尽,而饮食中铁又没跟上,就可能发生贫血。一般来说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 1、初生时体内的铁储备量如何。 出生体重越低,宝宝体内铁的总量越少,发生贫血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胎儿经胎盘输血给母体,或双胎中的一胎儿输血给另一胎儿,以及分娩中胎盘血管破裂和脐带结扎等情况,都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 2、生长速度快慢的影响。 小儿生长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正常婴儿长到5个月时体重增加1倍。早产婴增加更快,1岁可增加6倍。正常婴儿体重增加1倍,体内储存的铁一般是足够用的,如果在此前就出现明显的缺铁性贫血,一般和饮食关系不大,一定要寻找其他原因。 3、饮食是否缺铁。 婴儿以乳类食品为主,此类食品中铁的含量极低。母乳铁的含量与母亲饮食有关系,人乳的铁的吸收率较牛乳高。生后6个月内的婴儿若有足量的母乳喂养,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如果不能用母乳喂养,应喂强化铁的配方奶,并及时添加辅食,否则在体重增长1倍后,储存的铁耗完,即能发生贫血。母乳喂养儿于6个月后如不添加辅食,亦可发生贫血。 4、是否有长期少量失血。 近年来发现,每日以大量(1L)未经煮沸的鲜牛乳喂养的小儿,可出现慢性肠道失血,此类患儿血中可发现抗鲜牛乳中不耐热蛋白的抗体。也有人认为肠道失血与食入未经煮沸的鲜牛乳的量有关,2-12个月的婴儿若每日摄入鲜牛奶总量不超过1L,(最好不超过ml)或应用蒸发奶,失血现象即可减少。另外常见的慢性失血还可由于胃肠道畸形等疾病。 5、其他原因,比如长期腹泻和呕吐、肠炎。
所以,一般来说,妈妈孕期贫血,低出生体重儿、早产或双胞胎等;过多延长哺乳期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动物性食品添加不足,食物搭配不当,出生后反复患病如长期腹泻,有一些失血性疾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畸形等,都可能引发宝宝贫血。
宝宝缺铁有什么表现?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进行性苍白,口唇、口腔黏膜、眼睑、甲床、手掌最为明显,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时烦躁不安,会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不适。 2.其他系统的表现 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等现象,严重者有异食癖(吃纸屑、煤渣等)。 呼吸循环系统:由于缺氧,可有代偿性呼吸、心率加快,活动或哭闹后更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杂音、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及粒细胞杀菌能力降低。
肝、脾、淋巴结肿大: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可有轻度的肿大,年龄愈大,病程愈长,贫血愈重者,肿大愈明显。
福座小编温馨提示:宝宝缺铁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比如帮助宝宝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合理搭配宝宝饮食,按时添加辅食等等。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