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定义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血球数量太少,血红素不足。根据病因,医学上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等。通常我们所说的贫血,一般都是指缺铁性贫血,也最为常见。治疗缺铁性贫血以口服方法为首选,无痛苦,服药方法简单方便,也最有效。
常用抗贫血药物铁剂:口服铁剂Fe2+形式易被吸收,还原性物质促进铁的吸收。鞣酸、磷酸盐、抗酸药等可使铁盐沉淀,妨碍吸收。铁盐能与四环素形成络合物,互相影响吸收。铁剂主要用于因月经过多、消化道溃疡、痔疮等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妊娠、儿童生长期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主要不良反应为对胃肠道有刺激性,饭后服用可减少刺激性。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和右旋糖酐铁等。
叶酸:作为补充疗法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与维生素B12合用效果更好。对维生素B12缺乏所致“恶性贫血”,大剂量叶酸可纠正血象,但不能改善神经症状。
维生素B12: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其他巨幼细胞贫血,也用于神经炎、神经萎缩、神经痛等,以及白细胞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辅助治疗。
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的治疗作用在于补充体内不足。缺什么,补什么,否则无效。因此,贫血患者在未查明原因时不可盲目补铁,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合理用药才是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疗方法。
本文作者:周姜平
编辑:夏凌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