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是在血管中流动的营养液,是身体的组织、器官能吃的饭,当血液的质量出现问题,身体的运转就会不正常,甚至出现危险。今天主要来讲贫血,当你出现以下症状,有可能你已经有了贫血倾向:1、思维减慢,头晕,失眠;2、乏力,爬楼梯心力不支,肌肉丢失,体重下降;
血常规——贫血倾向:
血常规——确认贫血:1.什么是贫血贫血是指人体的外周血的单位容积内的血红蛋白浓度、以及机体内红细胞计数、机体内红细胞压积小于相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的正常标准。通俗点来讲就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这两种种指标之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低于标准值(病理标准值(即确诊贫血):红细胞计数:<3.8血红蛋白:<健康标准值(贫血倾向):红细胞计数:<4.6血红蛋白:<),那么就称之为贫血。
2.贫血的危害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细胞,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都需要氧气,代谢才正常。贫血后会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出现思维减慢,头晕,睡眠不好,心脏因贫血时间长,心脏贫血会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心脏增大,严重时会出现心力衰竭。全身的肌肉组织的伸缩也需要氧气,贫血后会造成乏力,耐力的下降甚至一活动就会出现四肢酸痛,胸闷,气短,性功能也会发生改变。同时长期贫血会导致肌肉衰减,内脏器官功能下降,衰竭等问题。所以贫血的危害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在放疗中的肿瘤患者。如果贫血的话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3.贫血的种类为了能够让群友更容易理解贫血,我们将医学分类进行简化,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更容易区分:贫血种类
07/
(一)失血过多由于创伤,手术等原因导致失血,超过机体的存血量,和短期再造的能力后导致身体急性贫血。这个很好理解,献血的最大值是多少?丢失的别超过这个,危险很低,注意肿瘤患者和贫血的患者不要献血。这时候的血是给你用的,而不是你给别人用的。(二)造血功能出现问题的贫血,我们可以暂时叫他障碍性贫血。肿瘤患者更多障碍性贫血是骨髓抑制引起的贫血。骨髓抑制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疾病本身,一个是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比如放化疗,增白针的频繁使用都会引起造血功能出现损伤和抑制,从而导致患者贫血,营养不良。(三)营养不良型贫血(重点且常见)
1、营养素总量摄入不足营养总量摄入不足会导致贫血,这个很好理解,细胞需要的营养不够,贫血是必然的。总量摄入不足又可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营养吸收率不足,这时药物纠正很困难,基本都是缓解局部炎症的效果,所以更多的要从提高吸收率上去考虑,吃得少还能营养够,同时还要容易消化吸收。这样器官和组织就可以摆脱营养不足,加速器官退化的恶性循环,同时使治疗消化系统的药物更加有效,让身体尽快进入良性循环。消化器官做过手术,以及所有的化疗的患者经常出现如上问题,因为手术和化疗带来的损伤是实质性损伤,不可逆。所以此类患者不应当吃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第二个是自己本身摄入的总量不够,这个怎么办?加餐,加餐,加餐,重要的事说三遍。2、营养不良贫血的第二个类型是营养素的比例摄入的不对。容易出现此类问题的患者主要有:(1)偏食的人群;(2)全素食人群;(3)营养素需要特殊食物额外补充的人群。重点谈第三个,因为第一个谁都知道不对,自己得调节,不用说。第二个全素食人群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优质蛋白,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比要差的多,同时全素食容易得脂肪肝,有关脂肪肝的问题,咱们会在下周的直播间直播为大家解决问题。(3)特殊营养素添加问题这个我们需要怎么看,从血常规上来看,常见的主要有两种:第一,缺铁性贫血。血常规表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小于8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gb)小于2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小于32%。另外就是检查血清铁蛋白,这就是属于病理指标,如果你的指标很接近这个数值,那么你也要提高警惕。第二,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缺乏性和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血常规表现是: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大于,血红蛋白(hgb)小于9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大于1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大于32,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偏低,红细胞直径增加,血清叶酸水平降低6.81nmol/L、红细胞叶酸水平nmol/L、维生素B12水平降低75pmol/L.基本就可以确定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了。还有,正常人是没有幼红细胞和幼粒细胞,如果出现这两种细胞,也可以诊断疾病。如果你的指标很接近这个数值,那么你也要提高警惕。如果有患者补充了这些营养素,发现还是上不来,那你可能理解错误了,这两个营养素只是调料,主菜依然是蛋白。除此之外,一定要注意平时烹饪中不能长时间高温烹饪,因为长时间高温烹饪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叶酸。常见食物铁含量见下图:
对于含铁食物的选择,铁含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吸收率也要考虑到其中。因为人体只吸收二价铁,从食物中的吸收量差异很大,从小于1%到50%。吸收所占比例取决于膳食的性质。食物中的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血红素铁,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存在于肉、鱼、禽等动物的血、内脏及肌肉中,其吸收率较高,如:小牛肉中的铁吸收率为22%,一般动物铁的吸收率在20%左右,鱼肉中的铁吸收率为15%。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谷类,蔬菜等植物性食物中,动物性食物中除血红素铁外的其余部分,牛奶和鸡蛋中的铁,也大多是非血红素铁。非血红素铁可与上述膳食中的影响成分起作用,使之不宜溶解,而难以吸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很少超过10%,如大米的铁吸收率仅为1%,菠菜不到2%,玉米约3%,莴笋为4%左右,面粉为2%~5%,黄豆及其制品为3%~7%。所以在选择食物补铁的时候尽量选择动物性质的来源。◆◆◆◆◆◆已经在医食无忧人文群的群友请不要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