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义卢兴国李伟皓
原始巨核细胞(彩图)
胞体较大,边缘多不规则,直径约为20~30μm。胞核大,约占细胞直径的4/5,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凹陷,染色质粗颗状,排列紧密;核仁2~4个,可不明显。胞质量较少呈深蓝色,无颗粒,可见伪足样突起。正常骨髓中约占巨核细胞的0%~5%。
幼巨核细胞(彩图)
胞体增大,外形常不规则,直径约30~50μm。胞核大,多呈不规则形;核染色质粗糙、排列紧密;核仁不清晰或消失。胞质量增多,呈蓝色或灰蓝色,可见少量嗜天青颗粒和伪足样突起。正常骨髓中较少见幼巨核细胞,约占巨核细胞的0%~10%。
颗粒型巨核细胞(彩图)
胞体巨大,外形不规则,边缘不清晰,直径约为40~μm。胞核巨大,极不规则,可见扭曲、折叠、分叶状或呈花瓣状等;核染色质致密、条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极为丰富,充满细小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并可见聚集现象,但无血小板形成。正常骨髓中颗粒型巨核细胞,约占巨核细胞的10%~50%。
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彩图)
形态与颗粒型巨核细胞相似,但胞质中嗜天青颗粒明显聚集,并可见胞质边缘有若干血小板生成或脱落。正常骨髓中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约占巨核细胞的20%~70%。
巨核细胞裸核(彩图)
为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脱完胞质的巨核细胞裸核。裸核大小不一,常由多个胞核重叠在一起,正常骨髓中少见,约占巨核细胞的0%~10%。
血小板(彩图)
血小板直径2~4μm,圆形、椭圆形、逗点状、星形或不规则形,呈淡蓝色或淡红色,有细小紫红色颗粒,常成堆。
巨核细胞分裂象(彩图、)
骨髓中,巨核细胞有丝分裂相很少见到。
微小巨核细胞(彩图)
胞体较小,直径约为10~20μm,与大淋巴细胞相近,胞核多为1个,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致密、深染,一般无核仁。胞质量少,呈浅红色或灰蓝色,边缘可有血小板生成或脱落。见于MDS或其他恶性血液病。
小巨核细胞(彩图)
细胞略大于微小巨核细胞,胞体较小,直径约为20~40μm。可单核或双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致密、深染,核仁不明显。胞质少,胞质边缘可见血小板。小巨核细胞有助于MDS的早期诊断。
大单核(低核叶)巨核细胞(彩图)
胞体大小不一,胞核大而单个,圆形或椭圆形,多偏位。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灰蓝色或粉红色,含有细小紫红色颗粒,有的呈云雾状、层状感,可见伪足样突起。可见于多种恶性血液病。
双核(低核叶)巨核细胞(彩图)
两个圆形小核,胞质较丰富,充满紫红色颗粒。
高核叶巨核细胞(彩图)
胞体大或巨大、胞核多而常不呈圆形小核,多见于感染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多核巨核细胞(彩图)
逸核状巨核细胞为巨核细胞多核散开,趋向分离和逸核。多小核巨核细胞,特征为核小、多个、圆形和核间无丝相连。
空泡变性巨核细胞(彩图)
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MDS、感染等。巨核细胞胞质丰富呈玻璃样,染浅蓝或深蓝色,无或仅有极少颗粒,核及胞质内出现数量不等的空泡。
大血小板(彩图、)
大型血小板直径5~7.5μm。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脾功能亢进。
巨大血小板(彩图)
巨型血小板:直径7.5μm,甚至可达20~50μm。见于巨大血小板综合
畸形血小板(彩图、)
血小板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有的血小板形态为长条状,有的呈蛇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