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经常看到肿瘤病人伴贫血的表现,也常常会被问到要吃些什么食物来纠正贫血,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两个简单实用的食疗小方法。
三红汤食疗价值:补脾生血、治疗贫血最有效
用料:红豆、红枣、花生红衣、红糖或冰糖
制作:
1、红豆浸泡1小时。红枣洗净去核,连核煮容易上火;
2、所有材料入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熬煮2小时左右,至红豆开花为止;
3、出锅前加入适量红糖或冰糖调味。
点评:
红枣味甘,性平,能补脾益气,改善血虚萎黄。红枣中的多糖成分能促进造血机能;
红豆性平,味甘酸,可利尿、消肿、健脾,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含铁质、维生素B12,有补血和促进血液循环功能。
花生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等功效。花生止血补血的双重功效主要是花生红衣(花生仁外表的红衣),其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加血小板的质量,同时能促进骨髓造血机能。所以花生衣既治出血又对出血引起的贫血有疗效。90%的贫血属于缺铁性贫血,故此食疗方改善贫血安全且有效。
上述3种食物都有补脾生血之功,单用有效,3味合用,更能增强补血作用。
玉灵膏食疗价值:补血,益气,安神,改善睡眠,益脾胃。
用料:龙眼肉(干)+西洋参(磨成粉比较好吸收),10:1的比例进行
制作:
1、将龙眼肉洗干净,和西洋参粉按照10:1比例搅拌均匀,置于炖盅。
2、放入锅中隔水蒸,建议蒸制40小时,达到这个时间的龙眼肉之热性得以消散,膏方平和。
3、食用方法:每日早晚挖一小勺玉灵膏放入杯中,开水冲调食用。
点评:此方来源于清代名医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本方为甘温与甘寒相济的滋补剂,方中龙眼性味甘温,功能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益智,主治劳伤心脾,气血不足,心悸失眠,神疲体倦,面色萎黄,饮食欠佳等症。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为养心补虚佳品。西洋参性味甘寒,功能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主要含有人参皂甙,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抗缺氧能力。它性偏凉,为阴虚体质者所宜,名医张锡纯称“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龙眼肉与西洋参配伍,温而不燥,凉而不寒,是药食两用的滋补上品。功能大补气血,有很好的补益效用,故清代医家王孟英称它为“代参膏”,说它“力胜参芪”。它不但效力大,而且味道好,颇受人们的喜欢。
食疗方只作为食疗改善症状之用哦,如果存在贫血的问题,请大家及时就诊,以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