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柚子考察报告中国middot四

这几年,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屡见不鲜,到处都是“XX滞销,帮帮我们”。当然有不少打着扶贫助农旗号的商家做营销夸大。可是,很多水果产地每年到了收获的季节,卖不出去确实是普遍现象。从地方政府领导上阵推销,到政府补贴电商企业采购、大型连锁扶贫对口采购,再到网红直播带货,花样百出,可是问题似乎没有改善,该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渠道有了,价格也低,还是年年滞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研究了四川柚子产区这个样本,试图从中寻找一些共性的原因。四川省的柚子主要产区集中在两大片区,一个是以成都蒲江寿安镇为核心的蒲江、彭山、眉山、邛崃产区(以下统称寿安产区),另一个是以绵阳梓潼为核心的绵阳江油产区(以下统称梓潼产区)。在其他周边地区也有广泛种植,如南充、广安、新津等地,但集中度和总产量没有以上两个产区高。以上产区品种主要种植福建官溪蜜柚(白柚、红柚、三红柚均有),眉山是黄金蜜柚之乡,有不少黄柚种植,新都区主要种植本地的一号、二号柚品种。梁平周边地区主要种植梁平柚。本文只讨论寿安产区和梓潼产区。启蒙蒲江县寿安镇的农民叶顾剑(化名)种柚子比很多人都早,这得益于年他就发现村里外来的这几个福建平和人种柚子效益很不错,几毛钱的成本,卖一两块钱一斤,亩产还高。说干就干,他在老家寿安镇以每亩地三百元每年的价格承包了一百亩地,亲自去福建买了树苗回来,风风火火地搞起来了。柚子树前三年结的果,皮很厚,味道也不太好,到了第四年才开始有一点点商品果产量,大概一棵树几十斤的产量。第五年后才慢慢渐入佳境,十年后不论产量还是品质都开始高产高质。叶顾剑是当地农户中少有的高中毕业生,平时喜欢读一些农机站免费送的农业技术宣传材料,连农业公司的广告他也喜欢看。对新东西新技术也好奇,没事老去福建人的果园瞅瞅。从果树修剪到喷药,反正有样学样,几年下来园子倒也护理的不差。叶顾剑赶上了好年景,打从他开始卖柚子,每年都赚钱。一百亩果园承包费,将近四千棵柚子树,每年60-80万斤产量,能赚大几十万。扩张尝到甜头的叶顾剑又先后扩种了五六百亩柚子,五会村的其他村民也跟着种上了柚子树。很快,寿安镇到处都是柚子树了。同期,福建、广西、海南、广东、重庆等地的柚子园都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四川的福建人却并没有扩张种植规模,而是忙着给当地农民卖柚子树苗、卖农资、卖包装材料、开加工厂,生意做的风风火火。相比蒲江寿安产区的疯狂扩张,绵阳梓潼产区更激进,政府主导产业扶贫,一村一品本来是好政策,但是缺乏对产业的深度了解就盲目上马。一上来就是二十万亩的规模,甚至在有些地方把农民原来种植的作物铲掉强行种上柚子。化肥统一采购免费发给农户、按亩补贴柚子种植户、免费补贴喷滴灌设备投入、投资数亿招商兴建蜜柚深加工产业园......这是一场贫困县的豪赌很多农户并没有叶顾剑那样的细致和学习精神,随大流种了不少,管理水平却很堪忧。之前柚子产量少,卖的价格高,这两年产量增的太快了,价格直线下降。本地农户种的柚子由于管理水平差,良品率低、亩产低(寿安产区平均亩产不到福建平和产区的一半,梓潼产区平均亩产甚至不到四分之一),卖的价格更低。一个更可怕的隐忧当时还没人察觉:整个四川的柚子产业都有没形成自己的渠道。柚子在家门口就可以卖给上门收购的果商,大不了价格低一点,总好过出去自己辛苦建立渠道。现在柚子还算好卖不趁机建立渠道,一旦将来不好卖的时候渠道更难建立,柚子很可能就得烂在地里了。过剩到了年柚子收购价格已经低到很多农户难以接受了,这与全国多个省大规模扩张产能分不开关系。海南广东云南柚子上市早,卖价高;福建柚品质好渠道好,卖价也高。四川柚子就比较尴尬了,品质一般,管理水平低,亩产低,没有自己的渠道,上市时间也偏晚。两三毛钱的柚子满山遍野,很多人甚至卖不出去只能当垃圾倒了。地方政府也着急,给水果电商企业补贴一单一块钱,希望能解决滞销问题。但是种植端品控跟不上,加工端分选、包装产能也跟不上,配套完全没有。我调研的很多云集、拼多多的商家都说去年错发、退货很多,四川柚采购价虽然很便宜,算下来还是赔的。以后还是卖福建柚吧,省心。总不能我一家企业去承担从种植到加工每个环节的工作吧,也做不到。柚子种植户开始陆陆续续砍柚子树,因为他们看到身边有些人靠耙耙柑发了财,眼红,也想改种耙耙柑。就这样又跳进一轮新的跟风-扩张-砍树的循环。四川柚子不是特例,猕猴桃、砂糖橘、陕西巨峰葡萄、桃子.....都是一样的轨迹。这样的轮回还在不断上演。如果你熟悉-年工厂的产能扩张逻辑你就会发现现在农业简直像极了那时候的第二产业。低水平的产能过剩的一塌糊涂,真正的好产品却凤毛麟角。至于叶顾剑,他早在年就发现苗头不对,转到耙耙柑上去了。这次他又赌对了,虽然不少赚,但是和我聊起来现在耙耙柑疯狂扩张的产能也是忧心忡忡,最近这年总是在考虑接下来种什么。“耙耙柑生产成本就要一斤2.5-3.2元,现在到处都在种耙耙柑,光是蒲江和丹棱县都已经三十万亩了,周边所有的其他县都在种,我看要不了多久价格就要跌到成本下面”。三五年一个循环,先行者赚钱,后来者跟风,没有人花心思在提高种植水平,都在赚市场红利的钱,这一点上农民和VC倒是像极了。而另一方面,进口水果年的进口金额已经悄悄超过了酒水的进口金额,并且还在快速增长。百果园进口水果销售占比已经接近一半。在这片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费市场、最大的水果生产国,消费者在用人民币投票,不好吃,我大不了以后不买了。滞销农民伯伯的新闻图片,咱们恐怕还会经常看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zl/82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