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鲨鱼大图鉴

六鳃鲨目

六鳃鲨科

尖吻七鳃鲨

Heptranchiasperlo

除了东北太平洋之外,在全球其他各海洋的赤道与温带均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之中。这种鲨鱼天生具有七对腮,主要以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食,体长可达1.37米。虽然属于小型鲨鱼,但具有攻击性。尖吻七鳃鲨的鱼肉虽然有轻微毒性,但因为味道鲜美仍遭到捕食,或被拿来提炼鱼粉和鱼油。目前属于近危物种。

灰六鳃鲨

Hexanchusgriseus

俗称母牛鲨,是科学家研究最多的一种深海鲨鱼,在全世界的热带及温带水域均有分布。它们主要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这种鲨鱼天生具有六对腮,它们食谱广泛,包括其他小型鲨鱼、魟、银鲛、硬骨鱼、乌贼、螃蟹、虾、腐肉,甚至海豹。它们是六鳃鲨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鲨鱼,体长可达4.82米。虽然属于大型鲨鱼,但目前并没有攻击人类的事件发生。灰六鳃鲨的鱼肉有轻微毒性,但依旧遭到人类捕食,或被拿来提炼鱼粉和鱼油。目前属于近危物种。

大眼六鳃鲨

Hexanchusnakamurai

在全世界可能均有分布,目前主要发现于加勒比海、西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体长可达1.8米。主要生活在水深90-米的环境中。这种鲨鱼天生具有六对腮,并且有着一对大而迷人的绿眼睛。由于科学资料不足,我们对它们的习性还有待进一步了解,目前已知它们是对人类没有攻击性的一种鲨鱼。

扁头哈那鲨

Notorynchuscepedianus

除了北大西洋与地中海之外,在全球其他热带与温带水域均有分布。体长可达3米。主要生活在水深80米的环境中。这种鲨鱼天生具有七对腮,身上有着许多小黑色的斑点。它们攻击性很强,并且无所不吃,食谱包括其他的鲨鱼、魟、银鲛、硬骨鱼、盲鰻、海豚、海豹等,甚至人类。虽然气焰嚣张,但这种鲨鱼也难逃人类的捕杀,肉被拿来食用,皮肤被制成皮革,肝脏被用于提取鱼油。由于资料不足,我们对它们的种群数目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皱鳃鲨科

皱鳃鲨

Chlamydoselachusanguineus

罕见原始的一种鲨鱼,分布广泛但十分零碎,已知在西印度洋、西太平洋、东太平洋和东大西洋均有分布。体长可达2米。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之中。这种鲨鱼天生具有六对腮,鳗鱼一般的身形,是鲨鱼中的“活化石”。科学家认为它们捕食时可能会想蛇一样前扑捕捉猎物,主要食物包括其他的鲨鱼、乌贼与硬骨鱼。虽然皱鳃鲨对人类不构成威胁,但其锋利奇特的牙齿也不容小觑。偶尔被捕鱼人打捞上来的皱鳃鲨通常会被制成鱼粉或食用。目前属于近危物种。

非洲皱鳃鲨

Chlamydoselachusafricana

年才被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皱鳃鲨,从而打破了过去认为皱鳃鲨只有一种的观点。目前主要发现于安哥拉南部到纳米比亚南部。体长可达1.17米,比其近亲皱鳃鲨要小许多。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以捕食小鱼为生。相比皱鳃鲨,非洲皱鳃鲨的头部与胸鳍之间的距离更宽,六对腮的鳃裂也更显长。由于这是近几年才发现的物种,目前暂时属于未评估物种。

角鲨目

棘鲨科棘鲨属

棘鲨

Echinorhinusbrucus

因身上布满像细齿一样的刺而得名。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东大西洋、西印度洋及西太平洋。体长可达3.1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以小型鲨鱼、硬骨鱼及螃蟹为食。棘鲨看似威武,但实际却不会袭击人类。偶尔被垂钓者捕获的棘鲨往往会被加工成鱼粉。由于资料不足,我们对它们的种群数目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笠鳞棘鲨

Echinorhinuscookei

俗称刺鲨,棘鲨科最大的生物,体长可达4米。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和东太平洋。这种鲨鱼身上布满密集细小的刺。通常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喜欢栖息在清凉的水域。通常它们会以其他鲨鱼、章鱼和乌贼为食,对人类并不具有攻击性。虽然这种鲨鱼的经济价值并不高,但随着深海渔业的发展,笠鳞棘鲨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使得它们的种群依旧受到威胁。目前属于近危物种。

角鲨科卷盔鲨属

卷盔鲨

Cirrhigaleusasper

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西印度洋及中太平洋东部。体长可达1.2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它们通常以硬骨鱼和乌贼为食。目前属于资料不足物种,已知渔农业对其并不构成威胁。

澳洲卷盔鲨

Cirrhigaleusaustralis

又称南方长须卷盔鲨,过去一直与长须卷盔鲨混淆,直到7年才被确认为独立物种。目前仅分布于澳洲东部的温带水域。体长可达1.23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习性可能与长须卷盔鲨差不多,由于资料不足,目前科学家对其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长须卷盔鲨

Cirrhigaleusbarbifer

因长着如同八字胡般的鼻触须而得名。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一带。体长可达1.26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主要以捕食底层鱼类和无脊椎生物为生。长须卷盔鲨的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鱼油,但由于体型小等因素,并没有受到海洋捕捞者们的亲睐,由此躲过一劫。目前属于资料不足物种。

角鲨科角鲨属

白斑角鲨

Squalusacanthias

最知名的角鲨属成员,在世界上大部分的浅水海域均有分布。体长可达1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50-米的环境中,主要以硬骨鱼为食,也捕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据分析它们的寿命可达岁以上。由于十分常见,因此白斑角鲨遭到捕杀的几率也比同属其他成员要多。鱼肉被制成各种食品,鱼肝被用来提取鱼油,鱼鳍被制成鱼翅,甚至背鳍上的刺都被加工成了针……目前白斑角鲨属于易危物种。

白缘角鲨

Squalusalbifrons

7年被发现的新物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的昆士兰,体长可达86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由于资料不足,目前我们对这种鲨鱼的习性、食性、种群数量等还未知。

高翅角鲨

Squalusaltipinnis

7年被发现的新物种,仅分布于澳大利亚西部大陆架。体长可达58.9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由于资料不足,目前我们对这种鲨鱼的习性、食性、种群数量等还未知。

高鳍角鲨

Squalusblainville

又称勃氏角鲨。主要分布于东大西洋和地中海,及西太平洋的日本、韩国、越南、纽西兰及高州南方沿海等水域。体长可达1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16-米的环境中,主要以各种硬骨鱼、龙虾、蟹和章鱼为食。人们捕获这种鲨鱼,往往会将其制成腌制食品。由于资料不足,目前科学家对其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短吻角鲨

Squalusbrevirostris

外形酷似长吻角鲨,但吻部很短且呈钝圆。主要分布于中国山东及台湾省、澳洲的杰克逊港、以及日本南部的太平洋沿岸及琉球群岛。体长可达60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以捕食鱼类和甲壳类为生。人们捕获这种鲨鱼,通常会将鱼肉制成各种食品。由于资料不足,目前科学家对其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牛首角鲨

Squalusbucephalus

7年发现的新物种。仅分布于西太平洋诺福克岛的北方海域。体长可达90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由于资料不足,目前我们对这种鲨鱼的习性、食性、种群数量等还未知。

碧目角鲨

Squaluschloroculus

7年发现的新物种。仅分布于西太平洋澳大利亚南部,从阿勒达拉,新南威尔士州到大澳大利亚湾。体长可达85.6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1米的环境中。虽然刚被发现不久,但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认定为近危物种。

粗棘角鲨

Squaluscrassispinus

7年发现的新物种。仅分布于东印度洋的澳州西北部。体长可达58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由于资料不足,目前我们对这种鲨鱼的习性、食性、种群数量等还未知。

古巴角鲨

Squaluscubensis

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的北卡罗来纳州到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古巴,西斯潘纽拉岛,巴西南部以及阿根廷。体长可达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60-米的环境中,以底层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古巴鲨鱼由于体表寄生虫比较多,因此不被用作食用。人们捕获它们通常只用来提取肝脏中的鱼油。目前古巴鲨鱼仍属于资料不足物种,科学家对它的种群数量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埃氏角鲨

Squalusedmundsi

7年发现的新物种,外形很像拉长版的长吻角鲨。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洋的澳大利亚西部,以及印度尼西亚一带。体长可达86.6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虽然被科学界发现不久,但目前已属于近危物种。因其肉质鲜美,鱼鳍和鱼肝的营养价值很高,所以当地渔民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开始捕捉它们了。

台湾角鲨

Squalusformosus

年发现的新物种,外形与白缘角鲨有些许相似。仅分布于中国台湾东北部,及日本九州和四国一带海域。体长可达81.4厘米。由于这种鲨鱼是科学家在台湾当地菜市场发现的,所以尚未得知它们生活在多深的水域环境中。目前这一物种科学界标记为尚未评估,一切资料还是空白。

格氏角鲨

Squalusgrahami

又称格雷厄姆角鲨,7年发现的新物种,与长吻角鲨相像,但体型更加修长。仅分布于西太平洋的澳大利亚。体长可达71.1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目前被列为近危物种。

葛氏角鲨

Squalusgriffini

又称葛里芬角鲨或格里芬角鲨,主要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的新西兰一带。长度可达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过去曾被归为长吻角鲨的新西兰亚种,直到7年才又被确认为独立物种。由于生活环境相对安静,所以格里芬角鲨的生存一直没有受到捕鱼业的影响。目前属于无危物种。

半鳍角鲨

Squalushemipinnis

又称印尼短吻角鲨,7年发现的新物种,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洋的印度尼西亚附近,它们喜欢在浅海水域活动。体长可达78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左右的环境中,主要以小型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为食。虽然这种鲨鱼被科学界定名不久,但该物种在当地一直以来却是很常见的被捕捉对象。当地渔民捕捉半鳍角鲨主要获取它们的肉、鳍以及肝脏。目前这一物种被列为近危物种。

日本角鲨

Squalusjaponicus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的日本东南方与东中国海,包括韩国、菲律宾与阿拉弗拉海。长度可达91厘米。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由于资料不足,目前我们对这种鲨鱼的习性、食性、种群数量等还未知。

塞舌尔角鲨

Squaluslalannei

3年发现的新物种,体长可达78.8厘米。这种角鲨仅分布于西印度洋的塞舌尔群岛一带,于米水深的环境中被发现的。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它们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惯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大眼角鲨

Squalusmegalops

体长可达89厘米,寿命可达32年。这种角鲨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洋和东大西洋,通常生活在水深80-米的环境中。它们主要捕食硬骨鱼、虾以及其他甲壳类动物为生,对头足类和其他软骨鱼类也有一定兴趣。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其种群数量目前还是未知数。人类捕捞这种角鲨主要将其制成咸鱼干或者烟熏肉质产品。

黑尾角鲨

Squalusmelanurus

体长可达75厘米。这种角鲨仅分布于中西太平洋的新加勒多尼亚,通常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它们主要捕食灯笼鱼、菱鲷科鱼类、梭鱼以及牛尾鱼。目前被列为无危物种。

长吻角鲨

Squalusmitsukurii

体长可达94.3厘米。这种角鲨广泛分布于温带与亚热带的大多数海域中。由于种群庞大,使得科学家一度将其他几种角鲨都被误认为是长吻角鲨,直到这几年才从其中分出。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48-米的环境中,主要以捕食鳕鱼、杖鱼、康吉鳗、灯笼鱼、以及头足类动物为生。由于数据缺乏,我们无从得知这一物种的种群数量,但目前尚未受到人类捕捞造成的威胁。

蒙氏角鲨

Squalusmontalbani

体长可达94.5厘米。一度被归为长吻角鲨的一个分支,直到7年又被重新认定为独立物种。这种角鲨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洋到太平洋之间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通常生活在水深-米深的环境中。蒙氏角鲨主要以捕食小型鱼类、头足类及甲壳类为生。由于此种角鲨的肉、鳍和肝油都有很高的价值,因而受到当地捕捞者们的欢迎。目前已被列为易危物种。

长鼻角鲨

Squalusnasutus

体长可达59厘米,于7年才被发现的新物种,外形和日本角鲨容易混淆。这一物种主要分布于东印度洋的西澳大利亚,可能在西太平洋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也有一定分布。通常它们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主要以捕食小鱼、头足类及甲壳类动物为生。由于此种角鲨的肉、鳍和肝油价值高,因而受到当地捕捞者们的欢迎。因为数据缺乏,我们对其种群是否受到威胁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条尾角鲨

Squalusnotocaudatus

体长可达61.9厘米,于7年才被发现的新物种,外形酷似短吻角鲨,但背鳍高耸且胸鳍更长,因而又被称为高翅短吻角鲨。这一物种仅分布于西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它们通常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由于数据缺乏,我们对它们的种群数量、生活习惯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

窄吻角鲨

Squalusrancureli

体长可达77厘米,仅分布于中西太平洋的切斯特菲尔德群岛。这种角鲨通常生活在水深-米深的环境中,食性尚不清楚。由于其经济价值低,使得这个族群得以自由生存。但因分布局限,且雌鱼生产力低(每胎只能产下3只幼鲨)等因素,窄吻角鲨依旧被列为近危物种。

新西兰角鲨

Squalusraoulensis

体长可达72.9厘米,于7年被发现的新物种,仅分布于西南太平洋的纳皮尔岛和拉乌尔岛附近水域。这种角鲨是在米深的环境中被科学家发现的。目前被列为无危物种。但我们对其食性和生活习惯等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法氏角鲨

Squalussuckleyi

体长可达厘米。过去这个物种曾与白斑角鲨混淆,直到3年科学家证实其独立性。相比白斑角鲨,法氏角鲨的鼻子更圆润,背鳍也相对低。此物种在北太平洋有广泛分布,通常只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法氏角鲨喜欢结伴行动,有时候是与同类,有时候是与其他鲨鱼。它们主要捕食硬骨鱼、乌贼、章鱼以及甲壳类动物。目前这种鲨鱼尚未被列入IUCN的保护等级之中。虽然尚未成为保护物种,且雌鲨一次可产下20只幼鲨。但由于性成熟则需要12年的时间,所以如果过度的捕捞可能会对其种群产生严重后果。

鼠鲨目

长尾鲨科长尾鲨属

浅海长尾鲨

Alopiaspelagicus

长度可达3.83米,寿命可达29年。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印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一带,在我国也有分布。通常它们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有时候会游到离海岸很近的水域活动。它们主要捕食小鱼和头足类动物。长尾鲨华丽的长尾并非装饰,而是可以用来击昏猎物的武器。人们捕获这种鲨鱼获取其肉、肝脏及鱼鳍。除商业用途之外,浅海长尾鲨也受到钓鱼爱好者们的亲睐。目前这一物种属于易危。

大眼长尾鲨

Alopiassuperciliosus

长度可达4.88米,寿命可达20年。这种长尾鲨因长着一对大眼而出名,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东大西洋、印太平洋以及新加勒多尼亚、澳洲西北海岸、新西兰与东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北部与南部,在我国也有分布。通常它们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有时候会游到近岸浅水区域活动,主要捕食大洋性与底栖性的鱼类与乌贼为生。人们捕获这种鲨鱼主要获取其肉、肝油及鱼鳍,其鱼皮也常来拿制作皮革制品。目前被IUCN列为易危物种。

细尾长尾鲨

Alopiasvulpinus

长度可达6.1米(虽然也有记录某长7.6米的个体,但数据有争议),寿命可达25年。这种鲨鱼分布广泛,在全球温带与热带海洋均有发现。通常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它们主要捕食海洋中的群游性鱼、乌贼、章鱼以及大洋性甲壳动物,偶尔也会跳出水面享用一餐海鸟。细尾长尾鲨能够利用它们华丽的尾鳍将猎物打昏,但是面对人类它们却无计可施。对人们来说,它们的肉、肝脏和鳍都是美味。这也造成此物种数量下降,目前属于易危物种。

姥鲨科姥鲨属

姥鲨

Cetorhinusmaximus

长度可达9.8米(也有记录最长12米,但数据有争议),体重可达4吨,世界上第二大鱼类,仅次于鲸鲨。这种奇妙的生物四海为家,在全世界的大部分海域中,均有发现它们的踪迹。通常它们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以捕食桡脚类动物(如水蚤)、藤壶、幼年的虾蟹,及鱼卵为生。虽然姥鲨是滤食性动物,但嘴部次端长有细小的钩状齿,一旦受到威胁,发起飙来也是很厉害的。目前姥鲨被列为易危物种。多年前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曾使得它们一度面临濒危,肉被拿来制成罐头,鱼鳍被拿来熬汤,鱼肝油被制成营养品,连鱼皮都被制成工艺品。年国际出台了对姥鲨限制买卖的条令,使得这一物种得以幸存。

鼠鲨科噬人鲨属

大白鲨

Carcharodoncarcharias

又称噬人鲨,长度可达6.4米(也有记录认为最长5.94米),寿命可达36年。世界上最有名的鲨鱼!即便是对海洋生物不了解的人,一提到大白鲨也会肃然起敬。大白鲨一生四海为家,这也是它们为什么如此出名的原因,因为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大白鲨的身影。通常它们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有时候会游到潜湾觅食。大白鲨从不挑食,只要是有肉的它们都会尝一尝,其中主要包括硬骨鱼类、其他鲨鱼、魟鱼、海豹、海豚、鼠海豚、海鸟、腐肉、乌贼、章鱼、螃蟹,甚至鲸类。有时候大白鲨也会将人类误当作食物。但是大白鲨对人类造成的伤害,远不及人类反过来对其伤害的更多。除了渔农业捕获大白鲨获得肉、鳍、肝脏、皮等利润外,钓鱼业对捕获大白鲨也是情有独钟。目前这一海洋霸主沦落为易危物种。

鼠鲨科鲭鲨属

尖吻鲭鲨

Isurusoxyrinchus

长度可达4米,寿命可达32年,在全球温带与热带海洋均有分布。通常它们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有时候会游到潜湾觅食。尖吻鲭鲨喜欢捕食硬骨鱼、其他鲨鱼和头足类动物,偶尔也会对较大的猎物感兴趣,如旗鱼和鲸类。它们是出名的暴脾气,当认为受到威胁时,便能以极快的速度从水面中跳出,攻击可能会靠近它的船只和游泳者。和大白鲨的命运差不多,渔农业和钓鱼业对尖吻鲭鲨同样也有所“眷顾”。据说由于尖吻鲭鲨肉质细腻,通常被拿来烧烤。它的鱼鳍也同样因为富含油脂而出名,甚至连牙齿都是热销的纪念品。目前已被列为易危物种。

长鳍鲭鲨

Isuruspaucus

长度可达4.17米(也有记录认为最长4.3米),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东大西洋、西印度洋及太平洋一带水域,在我国也有分布。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30-米的环境中,主要以捕食群游性鱼类与大洋性的头足类动物为生。由于长鳍鲭鲨体型庞大,牙齿锋利,因此对潜水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威胁性。不过与它的亲戚尖吻鲭鲨比起来,长鳍鲭鲨算是好脾气的。人类捕获这种鲨鱼主要索取它们的肉。目前这一物种保护等级为易危。

鼠鲨科鼠鲨属

鲑鲨

Lamnaditropis

又称太平洋鼠鲨,长度可达3.05米。这种鲨鱼仅分布于北太平洋一带,包括日本、韩国、与鄂霍次克海到白令海,美国的南加州,以及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主要以海洋鱼类为食。鲑鲨可能会具有一定危险性,但攻击人类的记录却是寥寥无几。倒是人类由于商业捕捞而对其造成的伤害却是相当频繁。人类捕获这种鲨鱼主要索取它们的肉。目前虽然鲑鲨被列为无危物种,但仍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鼠鲨

Lamnanasus

长度可达3.5米,寿命可达30年。这种鲨鱼主要分布在南北温带的西大西洋、东大西洋、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南极海以及印度洋。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偶尔也会游到浅滩觅食,主要以群游性鱼类、其他鲨鱼和乌贼为食。鼠鲨可能会具有一定危险性,但攻击人类和船只的记录却是很少。相反,人类捕获鼠鲨索取它们的肉和鳍。目前已被列为易危物种。

巨口鲨科巨口鲨属

巨口鲨

Megachasmapelagios

长度可达5.5米(也有记录认为最长7.09米)。该科属下唯一生物。仅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其中包括日本、印尼、菲律宾、美国的加州和夏威夷、巴西以及塞内加尔。这种生物十分罕见,甚至比姥鲨和鲸鲨的数量还要稀少。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主要以捕食浮游生物如磷虾、桡脚类动物以及水母为生,可能也会捕食小型鱼类。由于十分稀有罕见,科学界目前对巨口鲨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我们对它们还有待进一步了解。目前被列为数据缺乏物种。

剑吻鲨科剑吻鲨属

欧氏剑吻鲨

Mitsukurinaowstoni

俗称哥布林鲨,长度可达5.4米(也有记录认为最长6.17米)。该科属下唯一生物。此物种主要分布于西大西洋、东大西洋、西印度洋、西太平洋以及东太平洋一带。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米的环境中,极少时也会游到浅滩觅食。欧氏剑吻鲨行动缓慢,为了捕捉到猎物,它们演化出了具有伸缩功能的嘴巴,能够迅速的将猎物吸到嘴里。它们的食谱中主要是章鱼和螃蟹。目前这一物种保护等级为无危。通常人类捕捉这种鲨鱼主要用来制作咸鱼。

锥齿鲨科锥齿鲨属

沙锥齿鲨

Carchariastaurus

又称戟齿锥齿鲨,俗称沙虎鲨,长度可达3.3米(也有记录认为最长3.6米),除了东太平洋外,在世界其他温暖海洋均有分布。沙锥齿鲨是海洋水族馆中的明星,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15-25米的环境中,捕食硬骨鱼、其他鲨鱼、魟鱼、乌贼、螃蟹以及龙虾,属于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鲨鱼。它们的脾气就像老虎一样,通常安安静静,但当认为地盘受到侵略时,便会采取猛烈反击,因此具有一定危险性。然而即便这样,沙锥齿鲨也难逃被捕食的命运,人们捕获这种鲨鱼通常制成熏肉、鱼粉、肝油,鱼鳍和鱼皮也被制成营养品与皮革。目前沙锥齿鲨被列为易危物种。

小齿锥齿鲨

Odontaspisferox

又称凶猛砂锥齿鲨,俗称小齿沙虎鲨,长度可达4.5米。这种鲨鱼主要栖息于大陆棚与岛屿棚上层斜坡的底部。主要分布于东大西洋、西大西洋、印度-西太平洋、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有时它们喜欢在浅水区域活动觅食,通常生活在水深13-米的环境中,主要捕捉小型硬骨鱼、乌贼与甲壳动物为生。目前小齿锥齿鲨也被列为易危物种,由于其发达的肝脏中富含角鲨烯,因而受到肝油制造商的亲睐。

大眼锥齿鲨

Odontaspisnoronhai

长度可达3.7米。这种鲨鱼栖息于大陆斜坡与岛屿斜坡的深水海域,主要分布于东大西洋的马德拉群岛与巴西南部,以及中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通常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深60-米的环境中,由于数据缺乏,食性、种群数量等尚未得知。

拟锥齿鲨科拟锥齿鲨属

拟锥齿鲨

Pseudocarchariaskamoharai

俗称糙齿鲨,是鼠鲨目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鲨鱼,最长只有1.1米(也有记录认为最长1.22米)。这种鲨鱼栖息于远离陆地的外海水域,偶尔会出现在沿海地区。它们在世界所有的热带与亚热带水域均有分布。通常这种鲨鱼喜欢生活在水深0-米的环境中,以捕食小型硬骨鱼、乌贼和虾为生。拟锥齿鲨并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其锋利的牙齿和强有力的颚力也不容小觑。目前拟锥齿鲨被列为近危物种。这种鲨鱼的肉并不受人欢迎,甚至味道让人感到厌恶。但由于其肝脏富含角鲨烯,仍难以幸免。

.

.

.

未完,待续

-李墨谦-

青年插画师、青年国画家。

喜好自然之美,热爱动植物,

绘画主题因此也多于此。









































治白癜风的药方
白斑医院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zl/3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