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当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50%,血肌酐水平上升到.8μmol/L以上时,即可能出现肾性贫血。
而且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贫血进行性加重。
肾性贫血可以引起多种生理功能异常,包括对氧的转运能力下降、心排血量增加、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
在儿童还能够引起发育迟缓、智力下降。
贫血原理:
正常的肾脏除了具有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功能外,还有调节内分泌的功能,可生成人体需要的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当肾脏受损后,肾脏的各项功能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能力下降。
造成体内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导致贫血发生。
肾性贫血的表现:
1、面色白或萎黄,唇、眼睑色淡,舌质淡胖或舌光无苔,皮肤干皱,发枯易脱,指甲色淡,或有黄疸等;
2、偏食、厌食及消化、营养不良等;
3、具有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泄,月经失调等。
目前认为导致肾性贫血的原因主要有这6个。
1、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或产生相对不足
红细胞生成素90%以上都是由肾组织产生的,所以,肾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生成素缺乏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
2、红细胞生长抑制因子
当肾病患者进入到尿毒症期,血液中会存在某些抑制红细胞生成素的物质,导致患者出现贫血。
3、红细胞寿命缩短
由于细胞外因素导致肾衰患者红细胞寿命缩短,透析后情况有所改善。
4、出血现象
衰竭患者常有出血现象,比如牙龈出血,而胃肠道对铁吸收障碍使机体缺乏铁而导致肾性贫血。
5、缺乏铁和叶酸
比如慢性肾衰患者凝血机制障碍,血透时透析器漏血。
6、毒素物质干扰
当进入到尿毒症时期,体内毒素浓度升高,而这些毒素会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导致肾性贫血。
饮食治疗
对于肾性贫血而言,饮食调养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饮食治疗应注意以下原则:
(1)能量应提供充足的能量,每天30~35千卡/公斤理想体重。
(2)碳水化合物每日~克,以占热能的50%~60%为宜,可先用多种杂粮。
(3)蛋白质一般缺铁性贫血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应保证足量的蛋白质摄入,蛋白质需要量每日1~2克/公斤体重。
然而,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需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降低血液中的非蛋白氮的含量,减轻肾脏负担,成人每日供给30~50克蛋白质为宜。
特别应以含必需脂肪酸丰富的优质蛋白为主,如奶类、禽蛋类、瘦肉、豆制品、鱼虾等。
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另一方面也为人体合成血红蛋白提供必要的材料。
(4)脂肪占总热量的20%~25%为宜,不宜过多,否则可影响消化吸收并抑制造血功能。
提供易消化的植物油为主,可以补充含n-3脂肪酸丰富的食物,如深海鱼类。
(5)摄入高铁食物食物铁有两种来源,即肉类中血红蛋白铁和蔬菜中离子铁,即非血红蛋白铁。
动物血、肉类、鱼类、家禽中铁40%能被吸收;
谷类、坚果类、豆类和其他蔬菜中的铁能被人体吸收不到10%,而菠菜铁只能吸收2%左右。
因此,补铁应以富含血红蛋白铁的动物血、肉类、鱼类、家禽等动物性蛋白为主。适量补充铁强化食品也是一种可行方法。
(6)增加维生素C摄入维生素C能促进蔬菜中非血红蛋白铁的吸收。
若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可使铁吸收率增加2~3倍。柿子椒、芥菜、豌豆苗;
油菜苔等蔬菜,柑、橘、橙、柚、鲜枣、猕猴桃、草莓、山楂和樱桃等水果含维生素C比较丰富。
(7)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对长期偏食和素食的人,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以保证铁和营养素的供给。
(8)限制咖啡和鞣酸含鞣酸高的食物、咖啡和茶叶中咖啡因;
均能减少食物中铁的吸收。
因此,在进餐时,应避免饮用这些饮料。
膳食纤维过高的食物也应适当限制,以利于膳食中铁的吸收。
爱医聊精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