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上海旧法租界之一城市的发展

外滩的万国建筑见证了上海成长为远东金融中心的历程,而上海旧法租界则成就了上海“东方巴黎”的美称。若要感受上海细腻优雅的魅力,不妨走走上海旧法租界。本文拟用大量的高清地图来展示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上海旧法租界美图这是一组来自《环行星球》的旧法租界航拍图,从这一组图能看出上海市政府对旧城区的大力保护,即便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旧法租界依然保持了百年前的基本格局,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体验和感受上海的人文情怀。我认为上海的旧法租界西区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内的五星级景区,这个景区不收门票,这个景区大至多亩(是颐和园的3倍),这个景区还在不断焕发勃勃生机,每一个漫游其中的生命正与之进行着互动并融为一体,使这个庞大的景区不断的生长、沉淀、美化,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区域。这是一个中国任何其他古城古镇古村都无法比拟的区域。百年前种下的梧桐树,今天俨然生长为参天大树,百年前的老房子,经过科学的维护整修后重新展示新的光彩。毫不夸张的说,今天的上海旧法租界甚至比百年前的法租界更美,更有生命。淮海路长轴图复兴路长乐路巨鹿路建国路永嘉路城市的发展建国前上海的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明嘉靖年间至年受倭寇侵扰,上海县城(即现在的老城厢)开始建立城墙,依靠黄浦江的位置优势,河运贸易的快速发展,老东门十六铺区域可能是华东沿海最大的商贸基地。年至年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人认识到上海的巨大商机,纷纷开设租界,国外资本迅速进入上海,上海开始国际化进程。年至年上海高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占领上海,上海进入孤岛时期,然后是汪伪政府接收租界,至日本投降,年上海解放。年之前松江府志-上海县城周边嘉庆年间上海县城图从上面的地图可以看出上海的中心在上海县城(即今天的老城厢地区),周边遍布河流,典型的江南水乡,即便是县城内也是水道密布,出远门的交通工具主要靠船,我记忆中小时候在浦东乡下出远门还是靠划船,每当读到鲁迅的《社戏》中关于划着船儿去赵庄看戏的描写,就觉得特别亲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在40年前的上海郊区还是常态。小时候,乡下的结婚迎亲都是靠船来接新娘和满船的嫁妆,一路经过各个村庄,沿岸的乡亲都能知道是谁家的迎亲队伍,很是热闹。凡在80年代初期浦东农村住过的人都应该对上面的照片有些印象。县城外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十六铺,清末的十六铺是上海的贸易的最发达地区,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街市。老上海“沪城八景”之一“凤楼远眺”讲的就是十六铺的热闹景象:年-年年开始,英美法三国相继在上海城北地带设立了自己的租界,上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城市划分为租界和华界。最早的租界只是在老城厢北部的村庄和农田区,如下图:我一直很好奇英法租界在设立之前这块区域是什么样的景象,由于年之前照相术尚未传入上海,没有当时的影像可查,只能通过想象和查阅资料文献进行推测,加上我自己小时候在上海农村的生活经历,我相信上海县城外的景象应该接近下面的照片:肇家浜周边村庄静安寺周边龙华寺周边如果当年有iphone的话,那么彩色高清照片的话应该是下面这样的(下图是我自家附近浦东乡下村庄的航拍,房子和道路是现代的,其他乡村风景跟百年前应该差不多,我小时候的大部分房子是单层的瓦房,也有一些茅草屋,道路以泥路为主):乡下的老房子法租界的早期的地图是这样的:本来,租界是不允许华人入内居住的。但在年至年这10年期间,发生了2件大事,促使租界华人大量涌入:一是年上海小刀会攻占了上海县城,二是年太平天国李秀成占领徐家汇。大量上海县城内的以及苏杭地区的富人和流民纷纷逃入租界避难,促使了租界人口暴增,并且带来的大量的商机,尤其是房地产开发的高潮。第一批中西合璧的里弄民居正式出现。由于土地的稀缺,租界当局不断借各种机会扩张地盘,到年的时候,租界已经扩到到西至今泥城浜(今西藏路),北至苏州河北,南到老城厢护城河边界。年上海城区图此时,南市初现雏形,而今天的西藏路以西的大部分地区还是郊区,最多见的就是农田、河道、村舍和坟地(想想每个家族都会保留一块祖坟之地,广大农村地区坟地无处不在),即便是今天的浦东农村地区,乡间田头处处可见坟地。这张法国人绘制的20世纪初的上海地形环境图,红色为聚居区和村落。可见当时除租界外,其余地区还保持着江南水乡的特色。上面这张三维地图可以大致的上海城乡结合部的景象,其中红色圈内为今天最时尚的“法新租界”区域,即法租界西区。年-年这段时期租界继续扩大,英国租界和美国租界于年合并成立公共租界,而傲慢的法国人不愿加入公共租界联盟,由于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不同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管理模式,造就了今天的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的建筑、街道、商业的区别,这个将在以后单独作文。年,公共租界已经向西扩张到了静安寺,整个租界划分为中、北、东、西4个区。在五卅运动之后,大规模越界筑路基本停止。上海公共租界继续向外扩张的态势趋于稳定下来。在蒋介石主政的南京十年的黄金时代,上海公共租界继续繁荣。年上海市区地图年的地图显示了公共租界的西部边界已经到了静安寺。不过公共租界扩张的历程并未停止,租界当局继续向西越界筑路,最重要的有极思菲尔路(今万航渡路)、愚园路,这两条道路两边新造起的弄堂和洋房都归租界巡捕房管辖,但马路边那些腹地的原来居民却仍旧归中国地方政府管辖。这些介于租界和华界之间的模糊地带,成为毒窟、赌场、淫窝,加上“76号”带来的暗杀、抢劫、绑票、勒索,生生把这里变成了魍魉世界。所以这里又被成为“沪西歹土”。年上海市区地图年法租界的扩张法租界扩张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界内基本上已无可用的土地,城市的发展受到了空间的限制。由于法租界当局在租界外建造了越来越多的新路,导致越来越多的界外中国领土都被法租界当局拥有产权的马路所包围,使得中国土地的所有权碎片化。在这些越界筑路的飞地上,外国侨民以及法租界公董局从当地的华人居民手中购买土地。法租界公董局把有轨电车、电力、饮用水、燃气和巡捕都延伸到这些越界筑路区域。然而,这些越界筑路的地界位于法租界法定界限之外,处于中国行政管辖的范围之内,法租界公董局在管理这些区域内的中国居民也遇到了管辖权的问题。年起,为了合法化这些界外筑路区域“非正常”的行政地位,法租界和中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由于袁世凯急于逮捕和驱逐法租界内活动的革命党人,年4月7日中法相关代表在有关驱逐反政府的革命党和政治犯的协议上签字,第二天法租界的扩张协议也正式签字。在年的扩张协议中,以下区域被纳入法租界的管辖:“法租界以西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yz/852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