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笔试篇大咖陪你一起走过之血液

导语

又要跟各位小主们见面了,好开心,好激动。能帮助各位小主们复习和巩固知识点,我骄傲,接下来我总结了血液系统的相关内容,再让我跟小主们密切接触一下吧。Let’sGo!

“原创作者·郝晓明”

◆◆◆

贫血的表现和治疗总结

1、最近为了跟各位小主们密切接触,我都没有好好吃饭,因为太激动了;睡眠也有点不足,因为兴奋了,体力有点不支啊,感到乏力并且面色有点苍白,我可能是贫血了,那我是什么类型的贫血呢,所以针对这个问题,给各位小主们总结贫血的表现和治疗的内容。

贫血总结:共同的表现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是最多见的症状,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

分类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概念

贮存铁缺乏

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

红细胞寿命缩短

特异表现

黏膜损害:口腔炎、舌炎;咽下困难或咽下梗阻感;反甲

镜面舌或牛肉舌;

神经、精神症状;

眼睑水肿

贫血;出血;感染;肝脾一般不大

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

细胞形态

小细胞低色素

大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色素;全血细胞减少

幼红细胞增生明显

治疗

首选口服铁剂

补充叶酸、维生素B12

重症再障:骨髓移植

慢性再障:雄激素

自身溶贫:糖皮质激素

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有何不同?

2、在溶血性贫血中自身免疫性溶血可以分为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那这两个分型有什么不同,下面总结了一张表格,大家一定要记住下面的内容啊!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致病抗体

多为IgG或C3,少数为IgM

多为IgM

抗体特性

不完全抗体,37℃最活跃

完全抗体,20℃最活跃

病史

儿童急性型多伴病毒感染

冷凝集综合征继发于支原体肺炎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继发于病毒感染或梅毒感染

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慢性血管外溶血,成年女性多见,以贫血黄疸、脾大为特征。少数表现为Evans综合征

冷凝集综合征表现为耳、鼻尖、指发绀,贫血,血红蛋白尿;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患者遇冷引起血红蛋白尿,发热,腹痛,脾大,黄疸、含铁血黄素尿

辅助检查

抗人球蛋白(Coombs)实验阳性

冷凝集素效价正常

冷凝集综合征—血中冷凝集素滴度高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冷热溶血(D-L)实验阳性

治疗

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首选),脾切除,免疫抑制剂,输洗涤红细胞

保暖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

激素疗效不佳,切脾无效,免疫抑制剂治疗是主要治疗措施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

3、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点是核老浆幼;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特点是核幼浆老,关于这两个表现,给大家再次介绍一下,帮助各位小主更好的记忆和理解。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髓象显示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尤其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占30%以上),以中、晚、幼红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量少,且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是典型的核浆发育不平衡(老核幼浆)特点。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象特征。骨髓细胞特别是红系增生显著,粒:红比率降低,红系细胞呈明显的巨幼细胞特点:细胞体积增大,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疏松分散,形成一种特殊的间隙,胞浆之发育比胞核成熟,形成“核幼浆老”的现象。

急性白血病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必考)

4、急性白血病的相关知识和内容都不是很好理解而且每年考试是必考的知识点,所以从分型开始给各位小主们总结一下相关内容如下:

AML-M0微分化型

光镜下类似L2细胞,MPO(+),CD33或CD13等髓系标志可呈阳性,有时CD7、TdT可阳性。临床少见,不考

M1未分化型

原粒细胞占骨髓非红系有核细胞的90%以上,少考

M2部分分化

原粒细胞占30%-89%,早幼粒及以下阶段粒细胞>10%。考的不多

M3早幼粒

BM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以上,细胞内有大量颗粒,有时伴有大量柴束样Auer小体,使细胞核观察不清,又称雾细胞。此型(易DIC)治疗方法较特殊,常考;

M4粒-单

骨髓中原始细胞占30%以上,各阶段单核细胞>20%同时还有粒系的细胞成分在其中;牙龈肿胀。多次考

M5单

骨髓中各阶段单核细胞占NEC的80%以上;牙龈肿胀;NaF抑制试验来鉴别。多次考

M6红白

骨髓中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30%,幼红细胞≥50%

Am-M7巨核

骨髓中原巨核细胞≥30%

细胞化学染色在分型中的意义

急淋(ALL)

急粒(M3)

急单(M5)

过氧化物酶POX

分化好的原始细胞(AML)

(+)~(+++)

(-)~(+)

糖原反应PAS

(+)成块或颗粒状

(-)~(+)(弥漫性淡红色)

(-)或(+),弥漫性淡红色或颗粒状

非特异性酯酶NSE

(-)~(+),NaF抑制<50%

(+),,NaF抑制≥50%

中性粒细胞NAP

增加

减少或(-)

正常或增加

Auer

(+)

(+)

治疗小结:

M3—早幼粒—DIC—POX(+)—全反式维甲酸

M5—单核—牙龈—NSE(+),被NaF抑制—DA/HA

ALL—淋巴结,脾大—Auer小体(-)、PAS(+)—VP

ALL—中枢—甲氨蝶呤鞘内注射

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不同

5、各位小主们学习了上面的急性白血病的相关知识,是不是会问它跟慢性白血病有什么不同,难道就是时间长短的不同,所以一个称为急性,一个称为慢性的?下面就给各位小主们总结如下表格,希望大家在做到白血病方面的题目的时候不要再丢分了。

分类

急性(AL)

慢性CML

白血病性原始和早幼细胞

30%以上

急淋(ALL)L1~3;急非淋(ANLL)M0~7;重点M3、4、5。Auer小体

10%以下,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居多

表现

淋巴结、肝、脾肿大;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

睾丸浸润:单侧无痛性肿大,常发生在缓解期

M3:出血多见,易并发DIC,颅内出血常是致死原因。

治疗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一般不用骨髓移植;

M4和M5:牙龈和皮肤浸润

慢性期:巨脾;

加速期:脾脏迅速增大,血或骨髓原粒加早幼粒细胞>10%;

急变期:表现同急性白血病,骨髓原粒加早幼粒细胞>50%

化学染色

PAS染色阳性

POX染色:M3急粒(+)~(+++),(+)也见于M5;

NSE染色:M5急单(+),能被NaF

抑制;

M3(+),不能被NaF抑制

NAP活性显著减低或呈阴性

反应;

Ph染色体(+)

治疗

VP方案,长春新碱加泼尼松;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性鞘内注射甲氨蝶呤

DA,缓解后原方案巩固4~6个疗程或以中大剂量阿糖胞苷为主的强化治;

DA: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

伊马替尼;

骨髓移植;

与年龄有关,应在第一次化疗缓解

后进行

各位小主,学习到这里感到累了吧,那我们就先休息一下吧,我也休息一下,构思一下后半知识的内容,更好的为小主们服务。

◆◆◆

[医学教育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

大咖陪你一起走过之呼吸系统相关内容总结(二)

大咖陪你一起走过之呼吸系统相关内容总结(一)

百万医考生的共同选择,期待你的加入

医学教育网官方账号,第一时间发布考试报名、政策、考试时间、成绩等动态,分享考试复习经验、复习技巧、考试重点等信息。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yii.com/jbhz/1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