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循环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即成人男人低于克/升,女人低于克/升,怀孕妇女低于克/升。确切来说,贫血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具体的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以伴有贫血。
贫血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头昏眼花、四肢乏力、心慌气短、性欲减低。表现在容颜上会出现面色萎黄、唇甲苍白、皮肤粗糙易生皱纹、头发枯燥易分叉等现象。贫血者要多吃一些维生素C。保持心情舒畅,使气血畅通。避免剧烈活动,体位改变时(如卧位改立位)应缓慢进行,以免发生急性脑缺血而晕倒。
贫血有什么危害?
1、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眼结膜及指甲床色淡,头发干枯,精神萎靡,容易疲倦。
2、肝脾肿大,心律加快,心脏扩大,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3、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吸收较差,常腹泻。
4、注意力不集中,稍活动会出现气喘乏力现象。
5、贫血后期可出现头面部、下肢浮肿。
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指体内严重缺铁,其次是缺少维生素而引起的贫血。
许多女性过分控制饮食,对肉类、鸡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连植物油也吃得少,长期以青菜、萝卜之类素食为伍,从而导致贫血。病人除有头晕、耳鸣、眼花、倦怠、头发干枯脱落等一般贫血症状外,还可伴发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2、缺铁
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国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发病率甚高,几乎遍及全球。
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铁是贫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钩虫感染、胃肠吸收不良、胃病出血、痔疮出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铁性贫血
3、失血
失血是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由于外伤或疾病过程造成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贫血的注意事项与日常保健
饮食上要富于营养和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含丰富无机盐和饮食,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贫血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活动、劳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这些食物中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贫血患者为了保证营养的供应,必须使饮食规律化(1日3餐不可少)和标准化(营养搭配不能忘)。营养上,主食的米或面,副食的鱼、肉类,蛋、豆腐、蔬菜等,务必每餐必备。
温馨提示:当出现贫血症状时,还要注意不要饮用茶和咖啡。对自己的身体负责才是做好其他一切事情的基础。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要只顾着在事业上的蒸蒸日上,在忙碌的同时,看好自己的身体。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