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皮肤科医院排名是第几呢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43320.html杜医院检验科
血常规检查可以说是检验科的老牌检查项目之一,得益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普及,现在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可以说是分分钟的事,soeasy!真的简单吗?先不着急下结论,我给大家带来一个病例,相信大家看完以后心中就会有一个答案。
案例经过先给大家上一张血常规结果图(仪器:SYSMEX-XE)
从结果看,病人貌似就是一个轻度贫血。而且没有触发血常规的复检规则。
病人的病例摘要:
男性,76岁。
主诉:胸痛半年,加重2天。
现病史:半年前多于劳累活动后出现胸痛,伴胸闷,持续10分钟左右,休息后缓解,未治疗,余无明显异常。2天前于睡眠中再发胸痛,性质同前,服用速效救心丸后10分钟缓解,今以“冠心病”收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曾服用尼群地平控制血压,近1年未服药。2年前行胆囊切除术。
患者入院后经过一系列相关检查诊断为:
1.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2.高血压病。
3.糖尿病。
4.颈动脉狭窄。
5.贫血。
前4个诊断已经明确,但患者在住院期间,多次查血常规显示RBC、HB进行性下降。
贫血三项正常。叶酸5.16ng/ml;VB12:pg/ml;铁蛋白:.5ng/ml。
案例分析追问病史,患者2年前有消化道出血病史,但入院期间大便潜血阴性,故不能排除肿瘤、血液病引起的贫血。为查贫血原因,病人做了骨穿。
一:取材好,涂片好,染色好
二: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有核红=13.14:1
三:特征:
骨髓:1.粒系比例明显增高,可见中幼粒核浆发育不平衡、部分粒细胞胞浆颗粒减少缺失、偶见双核粒细胞。
2.红系比例减低,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各阶段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成熟红细胞轻度大小不一。
3.淋巴细胞比例减低,为成熟淋巴细胞,
形态无明显异常。
4.全片见巨核83个,分类25个,其中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8个,成熟无血小板形成巨核细胞17个,可见小双圆核,小单圆核及多圆核巨核细胞。血小板单个、小堆分布,可见。
5.无其他异常细胞及寄生虫。
血片:无
流式结果:
染色体结果:
骨髓活检:
由于条件限制,未能做组化,基因相关检查。根据以上结果虽然活检提示CD34、CD阳性细胞增多,并有典型的ALIP,但骨穿和流式原始细胞比例未达到10%。所以综合诊断:MDS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至此也找到了病人贫血的真正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病人骨髓里粒系有明显的胞浆颗粒减少缺失等发育异常,那么其外周血粒系是不是也有此种发育异常?白细胞散点图是不是会有提示?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外周血涂片截图:粒系胞浆颗粒减少缺失
笔者回顾性总结了病人住院期间查的7次血常规结果的白细胞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相关参数的意义:横坐标(SSC)主要代表细胞内部颗粒大小及多少。由于病人粒系有胞浆颗粒减少缺失的发育异常,所以其粒细胞部分(红圈内)与正常散点图粒细胞(黑圈内)对比均有明显左移(到达淋巴细胞下方)。所以其实早在病人刚入院第一次查血常规(文中开头的CBC结果)时白细胞散点图就已经给予了我们病人贫血原因的提示信息。只不过散点图这么一个微小的变化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以致于和真相擦肩而过!
总结与心得通过这个病例给我们以提示:不要小瞧了一个小小的血常规检查,更不要忽视直方图,散点图的重要性,真相往往就隐藏在其中。如果类似这样的病例我们检验人员能够发现问题,并结合病人病史分析问题,积极与临床沟通,给临床提示性的建议,我们就会占据主动,让临床大夫对我们刮目相看。
—END—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