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医院郭铃指导:医院段立中患者信息:何某,女,农民,67岁患者。入院前三天,出现咽喉疼痛、呼吸困难、干咳、干呕、发热、腹泻等症状来院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入院三天后,患者自述咽痛缓解,上腹胀痛,饱胀不适,无痛胃镜检查未见异常,腹痛加剧。又过两天,肚子越来越痛!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患者胃镜检查结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窦炎”,请消化内科会诊,这下应该能精准治疗、药到病除了吧!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给予胶体果胶铋、依托比利等等对症治疗。不行不行,还是痛痛痛!患者部分肠腔内较多气粪淤积,胰腺头部稍大。
消化科专家们再来会诊一次吧!
继续给予乳果糖通便治疗,静脉输入间苯三酚解痉,因CT结果显示胰腺头部稍大,怀疑胰腺炎的可能。急腹症,真可怕!弄不好,会玩命的啊!赶紧做降钙素原(PCT)、血尿淀粉酶,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刻不容缓赶紧询问检验科老师结果怎么样!会不会是胰腺炎?正常?唯有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轻度增高,轻度贫血症状,难道是寄生虫感染?
一个念头从检验君脑海中飘过,我可是捉虫的小行家啊,提醒医生赶紧申请一个便便检查吧!第二天患者留取粪便检查结果:未见寄生虫卵,隐血试验弱阳性。但病人“反酸、嗳气腹部疼痛”症状越来越重。痛痛痛!患者患者一如既往的痛,还头晕乏力,症状越来越多,要不把神经内科专家请过来一起会诊。脑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完善检查,颈动脉彩超、TCD、动态心电图等。几天后检验君忙碌中又见熟悉的病人名字,怎么还没好?去临床看看她吧!经观察,患者指甲中间部分薄弱,甲上有横纹,试问老人家生过“粪毒”吗?经过再次追问,得知患者在入院前喉咙里像有根线一样的东西在爬!虫?再查一次大便?
好多时候便便中可见“指南针”?粪毒,揪出了真正的祸根!!有道是:众时寻你千百度,得来真的费工夫啊!
粪毒?钩虫病?夫妻也传染?其丈夫也有贫血貌,体型消瘦,考虑夫妻二人有共同生活史、劳动史,怀疑丈夫也有钩虫感染请其丈夫也做大便检查。结果,第二天一早粪便查出大量钩虫卵!!!不只是夫妻,任何人不注意卫生或生活劳动习惯,接触到虫卵、钩蚴都会被感染!!!
夫妻二人同用阿苯达唑驱虫治疗,避免了该患者出现更严重的症状。至此,一个不明原因的腹痛案例终于在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反复追查下,找到病因,对症治疗,康复出院啦!案例体会上述病例,用直接涂片法检查阴性,但再次送检大便,用饱和盐水飘浮法检测却显示阳性结果,所以得到以下结论。1、加强临床医生对钩虫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的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咳嗽、咳痰等症状因高度怀疑钩虫感染。2、加强医技人员对实验室指标解读能力以及钩虫检出率,尽量避免漏诊、误诊延误病人治疗。3、对隐血试验阳性的大便标本,应用饱和盐水浮聚法等检出率较高的方法筛查钩虫病。4、因本地区雨水丰富,温暖潮湿,非常适合钩蚴的生长,所以本地区钩虫感染率较高,因加强重视,加大宣传,逐渐降低钩虫感染率。钩虫到底是什么?
钩虫呈全球性分布,钩虫病为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平均感染率为6.12%,是广泛流行于农村地区的土源性线虫病。钩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在我国钩虫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地区,南方人群感染率高于北方,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美洲钩虫居多。两种钩虫同时存在于同一区域也较常见,长江流域是以十指肠钩虫流行为主的混合感染区。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它是怎么跑到我们身体里面去的呢?看看它的生活史吧。钩虫的种类: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两大致病阶段:①丝状蚴致病②成虫致病雌雄交配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25~30C)、潮湿、荫蔽、氧气充足的疏松土壤中,经6~7天发育成为具有感染能力的丝状蚴,即感染期幼虫。丝状蚴具有向上性和向湿性,因此,丝状蚴一般生活在1~2cm深的表层土壤中,也可存在于小植物茎上或草叶表面。当丝状蚴与人体皮肤(通常为手和脚)接触后,受人体温度刺激,通过毛囊、汗腺或皮肤破损处钻入人体,随即进人血管或淋巴管,随血流经右心至肺,穿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到达肺泡,沿支气管、气管向上移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管、胃到达小肠发育为成虫。致病性
1、幼虫就致病丝状蚴侵人皮肤及幼虫在体内移行对人体造成的损害。(1)钩蚴性皮炎:当人体赤手裸脚接触土壤时,钩虫丝状蚴钻入皮肤,数分钟后局部皮肤可有奇痒烧灼感,继而出现小出血点或丘疹,称为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搔破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脓疱。幼虫的致病作用:丝状蚴钻入人皮肤后随血流到达肺,然后沿呼吸道爬至会厌被吞入肠道,吸附于肠粘膜,长期吸血。幼虫侵入人体皮肤可引起钩蚴性皮炎,局部皮肤可出现小的红色丘疹。当地有人用土方法止痒:1、奇痒难忍时用开水烫2、用化肥搓3、用玻璃渣子刮4、用针刺,说是放血排毒千万不要,立马就医!这厮长大也就这么大,只是我们常常把它放大了看透它的恶!
(2)呼吸系统病变:幼虫移行至肺,可引起类似蛔虫幼虫移行所引起的损害,即可造成肺血管和肺泡的损伤,患者可出现阵发性咳嗽、血痰及哮喘并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3)消化道症状:钩虫成虫造成肠黏膜损伤,可引起上腹部不适、隐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和消化道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等消化道症状。2、成虫致病(1)贫血:钩虫对人体最严重的危害是成虫寄生引起的缺铁性贫血。①钩虫吸血钩虫的钩齿或板齿咬破肠黏膜,吸取的血液除了作为营养外,大部分经其消化道排出。②钩虫吸血时不断分泌抗凝素,使咬附处伤口不断渗血,其渗血量与虫体吸入量大致相当。③虫体有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致使新伤口不断增加,原伤口在凝血前仍继续出血。患者长期慢性失血,体内铁元素和蛋白质不断丢失,使造血原料不足,血红蛋白质合成减少,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钩虫寄生于小肠,导致肠黏膜损伤,影响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可加重贫血。轻度感染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眩晕乏力,轻度气促心惊等;严重感染可出现心慌气短、水肿、贫血性心脏病等。儿童严重感染可致发育障碍;妇女则可出现闭经、流产等。(2)异嗜症:少数患者还会出现“异嗜症”,表现为喜食生米、生豆,甚至泥土碎纸、茶叶、破布、煤渣、瓦片等物。异嗜症的原因至今未明,可能与缺铁有关。(3)婴幼儿钩虫病:母亲在妊娠时感染了钩虫,幼虫经胎盘感染胎儿,或母亲体内钩虫幼虫随乳汁感染婴儿,常见虫种是十二指肠钩虫。3、成虫引起的危害好可怕,放大了看怎么这么象海豹?
钩虫成虫以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借钩齿或板齿咬附在肠黏膜上,以人体血液肠黏膜等为食。成虫还经常更换吸附部位,并分泌抗凝血物质,故被钩虫吸附的黏膜不断渗血,引起慢性失血和血浆蛋白丢失。
长大了也是作恶多端!咬人、吸血、串岗、乱吐痰
不是查见虫卵就是钩虫病?粪便中有钩虫卵而无明显症状者称“钩虫感染”,粪便中有钩虫卵又有慢性临床症状者称“钩虫病”。目前钩虫的检测方法主要有:1、粪便直接涂片法:简单易行,但容易漏检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比直接涂片法高,常用3、定量透明法:用于感染度测定内镜检查4、内镜检查:有助于发现钩附在肠黏膜内的成虫5、钩蚴培养法:需5-6天才能得出结果6、免疫检查法自丝状蚴钻入人体至成虫交配产卵需4~6周,十二指肠钩虫成虫一般可存活7年左右,美洲钩虫成虫可存活5年以上。钩虫病的危害1、消化系统的症状患者大多于感染后1~2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腹泻、乏力、消瘦等,最终导致贫血!2、血液循环系统症状:贫血重度感染后3~5个月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表现为头晕、耳鸣、心悸、气促等。还可造成下肢消肿3、其他:儿童重症患者,可有生长发育障碍、智力减退、性发育不全、侏儒症等表现。成年患者也常有闭经、阳痿、性欲减退、不育等;严重感染的孕妇易引起妊娠中毒症、早产、死胎等流行因素1、传染源: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2、传播途径:用未经处理的人粪便施肥、随地大小便,虫卵污染土壤,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丝状蚴。3、感染途径:人们在劳动生产或日常生活中接触有丝状蚴的土壤和杂草,丝状蚴经皮肤进入人体。防治原则1、查治患者和带虫者,控制传染源治疗钩虫感染者的常用药物有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2、管理粪便,使粪便无害化,杀灭钩虫卵,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破除陋习,科学种菜,防止病虫害3、加强个人防护防止感染,实行农业机械化,或穿鞋下地,避免皮肤接触含有丝状蚴的土壤和植物,可在皮肤上涂抹1.5%左旋咪唑硼酸酒精或15%噻苯咪唑软膏,对预防感染有一定效果。编辑:小冉审校:yeah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